
最近网上有个热门话题,
叫做“一线城市生存报告”。
孤独,热烈,拼搏,理想,青春……
其间百态人生,冷暖自知。
这些年辗转流离,正好在“北上广”三个一线城市都生活过。
此刻脑海中闪现的,并不是地下室、加班夜等漂泊光景,而是不经意间看到的三双大手。

01
2014年的夏天,我还在上海读研。
暑假到北京当志愿者,期间认识了一个山西来的大叔。
这个大叔用一口浓重的方言腔跟我说,
他正报名学摄影,但这完全无关诗和远方。
交费之前,他不停地问培训班的老师,
学完这个回去后能赚钱吗?
把那个老师都问烦了。
后来他还是没下定决心,毕竟要好几千。
我看到他说话时,两只粗粝的大手紧握在一起,右手缺了一根大拇指。
“你说,学完这个回去后能赚钱吗?”

02
另一双大手,出现在我刚到北京借调的冬天。
一天傍晚我去帮领导取快递,突然注意到快递哥的手冻裂得厉害,
几根皲裂的手指,让人触目惊心。
我问他疼不疼?他笑着说不疼不疼。
我又问,可以拍一下你的手吗?
他也是笑着说,可以呀。
回来路上,寒风刺骨,我却分明被一种莫名的感动温暖着。
难忘的,不仅是那一双满是伤痕的手掌,更有那一抹淡淡的微笑。

03
还有一双大手,来自一位电脑修理工。
那一次电脑的内存丢了,我心急如焚跑去修复。
闲聊中发现老板是个退伍老兵,碰巧部队就在我当排长时所在的怀化。
军旅情结,将我们迅速链接。
他说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初中没念完,考学也没考上,退伍回河南老家后几番辗转,最后到北京开了一爿小店,过着平淡的生活。
老板说他当年还干过一段时间报道员,到现在业余还喜欢写点东西。
我注意到他打字的手指粗大而有些笨拙,却一个字一个字认真地打着,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他的妻子则在一旁嘀咕:“他呀,一有时间拿着手机捣鼓,白天也写,晚上回去也写,也不知道写些什么……”
话语间却含着爱意与自豪。
老板的笔名叫“真理之发面团”,我忘了问他这名字有何寓意,只是请他把在网上写的几篇文章分享给我。
我看到第一篇的题目就叫《年华易逝付流水,逐波沧海一粒粟》。
老板笑着说,这既是无奈,也是自嘲。
一句“年华易逝付流水,逐波沧海一粒粟”,好像道尽了凡尘世间,普通人的命途与沧桑。

这一线城市里的三双大手,粗糙,厚实,像广袤无言的大地,生长庄稼,生长花草,生长万物。
每一双大手,都紧握着故事;
每一道掌纹,都刻画着人生。
有人说,
人生就像植物的种子,
被不期而遇的风吹走,
我们都在偶然的大地上彷徨。
窗外,云淡风轻,天空高远。
写于三线城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