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校的教育化已经从最初的硬件建设,逐渐发展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阶段。
而在融合的过程中一系列新名词层出不穷:
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PBL、CBL…
很多没有专门研究过教学法的老师一时间容易被这些名词搞晕,好好的上课怎么加上信息技术就变出这么多新名词?
其实很多方法在西方已经有很成熟的模式,只不过由于中国的飞速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无法真正培育出高速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因此我们才会通过教学改革的方式解决和应对告诉的发展趋势。
从以为教师中心到以学生中心
改革最大的核心就是课程的整体设计由以教师为中心变更为以学生为中心。

混合式教学:是把面授课程和在线学习进行有机的结合。

这里我特意加上了有机结合。因为在工作中发现很多老师有一个疑问,如果资源提前放在线上如何保证学生的到课率?学生就不会来课堂学习了。
如果课后把教学资源放到网上,那学生可能也不回会来了。
这里首先明确一个问题,学生的到课率究竟是课程内容和授课方法决定的,还是授课形式?
另外一个问题四大名著买本书大家都能知道内容,但是反复翻拍还是有人看,这是为什么?
所以重点不是模式而是方法。
很多时候老师的担忧源于学生是否预先了解授课资源,其实混合式学习的优势恰恰可以通过线上引入线下。
比如通过在线测试,趣味视频等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这就是强调有机的原因,割裂的处理线上和线下教学,反而增加了教师和学生的辅导,也带不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混合式教学不是具体的教学法,只是一种教学方式的称呼。而教学设计的模式和流程,本质上是没有变化的。
翻转课堂:是通过课前学习,课上讨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也就是学生自学知识,课上讨论答疑。

翻转课堂的起源是在美国,有两名乡村教师一个叫乔纳森,一个叫亚伦。因为学校在一个山地里,学生上学不方便,因此两名老师想到把学习的内容发到网上,课上时间更多用来交流讨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PBL:这个模式有两种不同的理解。有解释成基于问题的学习,也有解释成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将学习置于复杂、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进而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以促进他们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CBL:“基于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 CBL) 是PBL教学法发 展而来,是以临床案例为基础,设计与之相关的问题,引导并启发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的一种小组讨论式教学法。

PBL和CBL主要是基于或者案例进行教学,其实用一句话解释就是做中学。
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有很大的考验。不仅要合理设计任务路径,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同时由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应试模式,很多时候老师采用PBL教学最大的障碍就是学生无法完成自学。
无论哪种教学模式本质的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其实没有变化,只不过是改变了教学手段和方法。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当我们去了解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可以思考几个问题:
1.应用什么技术,在什么条件下实施教学。
2.方法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否有改变?
思考完这几个问题就会发现,大部分教学模式就是为了更好匹配教学内容,而本质的教学目的没有改变,都是让学生更好的学到。
所以再考虑应用新的教学模式的时候,优先考虑的应该是是否适合自己的课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