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回家七天,再次背上行囊来到了这个大城市,这个城市曾经承载着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但是在显示种种压力的蹉跎下,这种梦想变得苍白无力。所谓回不去的家乡,融不进的城市,今天的一线城市,还能让年轻人支付得起自己的梦想吗?
曾有各方媒体大肆宣传“逃离北上广”,是什么让这一代年轻人选择逃离北上广深?
圆不了的买房梦
就中国现状,年轻人大致可以分为四类:富二代、中产二代、普通二代、农二代,每一类代表着一个阶层的消费能力和经济水平。富二代可以轻松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购房购车,中产二代一般在父母的帮衬下可以支付购房首付款,但依然欠下百万贷款,普通二代和农二代在想要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买房的梦想可能真的只是一个“梦想”。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80后富二代占比仅2.5%,中产阶级二代占比11.7%,也就是说还有超过80%的年轻人在一线城市是没有购房能力的。
城市的蜗居 &老家的别墅
以深圳为例,数据调查显示,普通白领每月用于支付房租的费用占工资的25%-30%左右,而此数据仅针对于市外偏远地段租房,如果选择在市内中心地段租房,每月的房租费可能占到工资的40%-50%。即便是如此高额的房费,所居住的也只是5-8平方的“小窝”,每天上下班花在地铁上、公交车上的时间长达两小时之久。
前不久,有新闻报道乡村自建三百平别墅,其实不夸张,在老家目前盛行自建房,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栋自家的小别墅,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空气质量好,没有雾霾,与城市蜗居形成鲜明对比。
工作压力
一线城市是典型的“快节奏”城市,年青白领大都从事高强度工作,工作负荷重,压力大,是大多数人的现状,因劳累过度损害健康甚至猝死的案例时有发生。而在三四线小城市,大都是“养老式”的轻松自由的工作,无压力。
面对城市带来的压力,本以为可以潇洒的逃离北上广深,却发现跟随北上广深一起消失的不只是生活的无奈、购房的压力,还有巨大的工作机会、优质的人脉关系、国际化的视野,为了不失去这些对于年轻人至关重要的发展资源,他们再次回到了这个充满心酸与无奈却承载机会与梦想的北上广深一线城市。
就业机会
根据日前中国统计局公布的相关数据,内地各城市的GDP排名情况,其中上海总GDP高达27466亿元,其他一线城市水平相当。而其他省会城市,比如武汉11912亿元,郑州7994亿元等,更小的三四线城市就更低了。城市GDP,意味着改城市的资金总量,直接反应该城市的经济状况、发展速度等,也侧面反应该城市的就业机会、薪资水平。相应的,如果三四线城市的GDP只占一线城市的20%,那么就业机会、薪资水平也大概只有一线城市的20%,可以大概这样估算。所以,年轻人弃一线城市而奔赴三四线城市的老家,会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吗?会更高薪吗?显然不会。
从工作种类来看,一线城市主要聚集着服务行业、金融行业、信息行业、科技行业等,这些行业提供的工作岗位更适合大学专科、本科以上学历的年轻人。二三四线城市大多是以农业、制造业、重工业为主,这一类行业一方面是很少有适合“白领”的工作机会,另一方面在未来可能会被机械化、智能化所替代。
一线城市的高薪依然极具诱惑力
根据相关统计,薪资水平是直接影响就业选择的最重要指标。有HR粗略统计,相同工作岗位、相似的企业规模,二线城市的薪资占一线城市的薪资50%-60%,三四线城市占一线城市的20%-30%。一线城市的高薪优势几乎是100%流动人口选择在北上广深“试一试”“坚持坚持”的重要“动力”。
一线城市如此多“诱惑”,为什么年青职场大军会想要“逃离”呢?其实伴随就业机会多、高薪,还有相对应的生活成本高!那么一线城市为外来就业者带来的发展前景及经济收入,是否能支付昂贵的生活成本。如果是,外来就业者当然可以继续在一线城市创造自己的美好未来。如果不是,那么是去是留,也将是年青就业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摆在他们面前的是,回不去的家乡,融不进的城市,只能让他们在现实与理想的鸿沟中来来去去。
谁走了?谁还在?故乡,仅仅是梦开始的地方,他们的脚步或许因为顺从命运的安排,或许因为坚守心中的梦想,不停的奔走着,就像候鸟一样,我们祝愿他们找到自己的南方!
最后带给大家一首歌《理想》:“理想今年你几岁,你总是诱惑着年轻的朋友,你总是谢了又开 给我惊喜,又让我沉入失望的生活里.....理想永远都年轻,你让我倔强的反抗着命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