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同事小A约我们去看晚场电影,一些不太知名的演员主演。小A是男主的疯狂粉丝,看此电影3次后,邀请我们再去看一次。
确有笑点、哭点,但很刻意。电影全程叫嚣:我们在很努力地演电影,我们在拯救电影市场。
放至片尾,小A说有彩蛋。然而,啪一声,黑屏了。还没播完,放映员就关掉机器。我看看手机,凌晨零点30分。
小A受不了了,在影院大骂,神经病啊,没有放完就关掉,又不是没给钱。不要以为我没看过,还没放完的,还有一个彩蛋。是不是傻啊?赶着收工就不要做这份工啊,真想给他两巴掌。
另一个同事安慰她,没关系,我们可以去网上搜彩蛋。瞥到戴眼镜、穿橙色工作服的放映员从放映室快速走出去,我心里舒了一口气。
小A一直不解恨地骂骂咧咧,在影院出口与那个放映员擦肩而过时,小A骂了一句rubbish,有些人抵死做这个工作,两巴掌也太便宜了。
我心一惊,那个放映员听到了吗?他会因这句话伤心吗?小A怎么是这种人?一个彩蛋值得这么生气吗?
我说,去网上看到也一样的。然而小A依旧骂骂咧咧,仿如背负血海深仇。
骂完后,姑娘来一句:刚刚太生气了,不过,我性子一向那么直。你们不要介意哈。
唉,这平时斯斯文文的姑娘耍起泼来,也真要命。电影里的情节都可以看哭,为什么,生活里的人却不能尊重?
都午夜了,放映员可能真有急事回家,换个角度想,其实也没多大事。
有人说把某个明星当作自己的偶像,是因为他身上有你想追寻的品质。
你的偶像那么努力,那么善良,为什么你就不能学学呢?
骂完爽了,一句:我性子就那么直。就成了无理耍泼的理由,摆脱了伤害别人的责任?
是不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太久,关注自己太多,连控制情绪的能力都没有了?
02
曾经一个合租的舍友,有点公主病。
最常说的话就是:你帮我去……好吗?家里的xx坏了,你要记得换哦。你知道,xx怎么走吗?
拜托,我们只是合租,没有那么熟好吗?
在她勤奋的督促下,我学会了换灯管、修柜子,和电信工作人员及保安大叔混得贼熟,方圆几里的店铺、商场、宾馆、车站、快递点记得一清二楚,就差学会通下水道了。
后来发现这姑娘依赖性太强,本着事不过三的原则,渐渐学会拒绝。
这姑娘还有一个特点,凡是自己的房间都会整理得整洁干净,客厅饭厅这些公共区域却堆满了她各种快递盒子和商场购物袋。
一次姑娘生病,因为要上班没陪她去医院,姑娘发了条动态说:没朋友到要独自去医院。
后来发现,姑娘人际关系确实不咋的。工作上常常跟同事闹矛盾,一次就算了,三份工作都上演同一个场景:与同事争吵,夺门而出,次日辞职。
姑娘说她融不进公司,同事都对她充满了恶意。看到姑娘哭得伤心,我就委婉说了下与公司同事应该公私分明,工作上辩论是头脑风暴,不应将情绪带入私人生活。平时私人相处,可以的话多谈论共同话题。
姑娘说:是他们孤立我先的。我才不要和他们一样虚伪,我不要改变自己。
我:可你也不用直接批评别人喜好,当面甩脸给别人看,要学会控制情绪。
姑娘:我不像你,我性格就是这么直率。
那时,真感觉自己脑袋进水了,竟然和她说这个,瞬间终止话题,拍拍屁股走人。
心里想:额哦,不好意思,姑娘,我也是个直率的人。
不难想象姑娘多少次用这句“我性格就是这么直率啊”来摆脱责任,同时贬低别人。
姑娘,你人际关系不好,不是因为你直率的性格太好,而是你缺少修养。
不是世界对你充满了恶意,是你专业度不过硬,见识不广泛还不进取。
工作做该做事的事是本分,意见不合正常,如果你的idea足够好,别人自然无法反驳,但是别人提出意见,你自主判断,好好改进就是,何必一直打嘴炮。
你可以和别人没有共同话题,也不必刻意建立。但也千万不要指望别人会顺从你的话题,跟你有进一步的友好关系。
姑娘的一些同事我见过,喜欢聊女装、电影、假日旅游计划、时下热点,这类女生喜欢的东西。
但姑娘对这些没有了解,往往在群体里是沉默的一个,一旦她说出话,就只是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自己不开心的事,而且往往10分钟都不住嘴,别人也插不进话,成为“话题终结者”。
不必非得刻意建立共同话题,但多一点好奇心,多了解一些信息,并无不好。如果你兴趣和见识就广泛,共同话题自然就不是刻意。
当然,你说要在专业领域刻苦钻研,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也没意见,那么请让你的工作能力配得上你的脾气。
不要打着“直率”的旗号,展现千人一面地自私,而且自私得拙略。
所以不要强求别人喜欢你伤人的“直率”和自私。
因为人都喜欢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人,喜欢见多识广的人,喜欢相处起来让人舒服的人。
03
那年高考结束后,班级一起聚餐。
谢师宴、唱K、宵夜,三轮都有酒。
然后一个女同学喝醉了,躺在椅子上叫喊着,说着高考终于结束,人生进入另一个旅程,感谢爸妈,感谢同学这样的话,发泄着情绪,甚至都哭了。
一些同学纷纷前去安慰和擦泪。
其实看得出,女生并不是真的醉了,而是憋了三年的情绪,终于找到了爆发的时机和端口。
因为下半夜有点凉,有一些同学还把自己的外套给她披上。
一个平时和她相处不太好的女同学看不过眼,说自己最讨厌虚伪,非得想上去叫醒她,揭穿她,不让她破坏班级的聚餐。
旁边的体育委员说:三年的压抑,好不容易有机会,就让她发泄吧。
并且让其他女生阻止住那个准备去揭穿的女同学。女同学就这样和拉住她的女生说起了醉酒女生的不是:从生活习惯、性格态度到为人处事都否定了一遍。
声量不小,这边大半个班的人能听到。拉她的女生说:你小点声,待会她听到了。
听到就听到,我不像某些人那么虚伪,就想让那些虚伪的人好好收敛一下。
那个半醉半醒的女生估计也听到了,后来酒醒了都没怎么说话。
唉,同学,你和她多大仇多大怨啊?
直率不是口无遮拦,不要披着直率的外衣干着诽谤的勾当。
自以为坦率的你,凭什么想要通过揭露和传播他人的隐私来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
况且,青春年少,那种喝醉、哭泣的矫情本身就是真实,并非虚伪。
后来我也试过喝很多的酒,虽不至于醉,但确实会令人兴奋,忍不住说很多话,发泄情绪。
直率多么好的一个词,怎么就成了攻击别人理所当然的利器?
04
直率,百科解释:直截痛快,也指言行坦率、爽朗。直来直去,不是转弯抹角。
但言行坦率、爽朗和用言语伤害别人,获得道德上的优越感,没有半毛钱关系。
最怕就是言语伤害,表面没有造成任何生理疼痛,不在法律保护范围,实际上插了对方两刀,让对方连哭的力气都没有。这不是直率,是无知和无礼。
不伤害别人,才是道德的底线。
那什么是礼貌?什么是修养?
礼貌因为人潜意识里想获得对方尊重和欣赏而产生。修养是指一个人的文化、艺术、修养达一定程度后具有良好的言行和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中国社会是人情社会,讲究的是亲疏、尊卑。但剥开这层关系,这就是个陌生人社会。不论是工作的伙伴,还是租房的邻居,都是陌生人。大家来自五湖四海,文化背景、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那这种关系靠什么维系?也靠人情维系,不过这个人情是拥有契约精神。——不打扰,有礼貌。
如果你说我想做自己,不想考虑别人,那么你也别指望另一个陌生人会考虑你。
一切指望不对等关系的存在都是自私,何况乎用直率去对别人扔石子。
这种直率仅是一种感情宣泄和获取道德优越感的借口。
如果想产生人际吸引那么请自备四样东西:相貌、正面的交往、相似性、互补性。
都没有的话,要么认命要么学习。
如果你很直率,请你也很善良。偶尔能设身处地换个角度为别人着想。
你不必时时刻刻都那么要求自己,但是,如若这遵循你善良的本性,请不要抗拒它。
不要用“直率”去伤害别人,这个外衣掩饰不住自私和没有修养。
因为: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