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雅致

作者: 白广仁 | 来源:发表于2018-12-13 05:04 被阅读1次
昨天的雅致

    也许是过了追逐流行的年龄,媒体铺天盖地大肆炒作张爱玲的时候,我就那么远远地站着,冷冷地看着这股热浪像涨满的潮汐一样一点点慢慢的退却。

      因为喜爱一位热衷于张爱玲的文友作品的缘故,我就在这么个不合“时宜“的时候走近了张爱玲——典型的爱屋及乌。

    捧读张爱玲,仿佛看到

昨天的雅致

这个涂着鲜红豆蔻、穿高领旗袍面无表情的女人置身于旧上海一处陈旧的大宅子里。宅子也曾雕梁画栋,繁花似锦,然而大半都在岁月的剥蚀里斑驳了外皮,只有蜘蛛在这寂寥里躲在阴森的墙角快乐的织着网。张爱玲——这位有着李鸿章、张佩纶血统的女子,就在这种破败没落里,以其早熟、早慧的笔墨,熟稔、细致而冷静地泼洒着她的才情。

      在她的作品里,一砖一瓦,一街一巷,无不玲珑小巧,浓缩着精致的往事。这种玲珑精致再佐以色彩浓重和想象别致的字句,便愈发的雅致可人。“油润的茄子,新绿的豌豆,熟艳的辣椒,金黄的面筋,象太阳里的肥皂泡。”“夏天的日子一连串地烧下去,雪亮,绝细的一根线,烧得要断了,又给细细的蝉声连了起来,吱呀、吱呀、吱……”珠玉般的文字里,透着充满情趣的想象,直让人得见“中国文字的速度、密度和弹性。”耐人咀嚼,令人拊掌。

昨天的雅致

      《对照记》的一帧帧照片中,她得体时尚的服饰也无一例外地展示着她的雍容和华贵:明黄的宽袍大袖,嘈切的云朵盘头;黑色綢底上镶嵌着桃红的边,清灰长裙,淡黄玳瑁眼镜;如意镶边的宝蓝配着苹果绿色的绣花袄裤……那么的我行我素,高标独树,依稀可辨没落贵族存留的儒雅和骄矜。在她的代表作《金锁记》里,这种旧上海十里洋场没落贵族的物理意象也密布在其小说的每一个角落——回文雕漆长镜,翠竹帘子,阴暗的绿粉墙,金绿山水屏条,乏味的春夏秋冬,黄金样的精神枷锁……一切都古艳得有挥不去的背景和沉重,唯独人性、生命轻贱得像那积年的灰尘和秕糠。其作品充满了世俗的苍凉、无助以及生存的无奈和哀伤。作为一个女性作家,张爱玲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把女人(如曹七巧、白流苏)的心理揣摩刻画得淋漓尽致,几至一丝不挂。

昨天的雅致

      “水至清则无鱼”!太纤细、太透彻了,张爱玲自己反而模糊了起来。她与大汉奸胡兰成的婚姻一直是我心存芥蒂、多年来排斥她之所在——当国家被异族的铁蹄践踏得山河破碎之时,在关乎民族大义的大是大非面前,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熏染的张爱玲纵然不能有秋瑾女士那样“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的侠肝义胆,但也断不能认贼作父,向一个日寇的帮凶投怀送抱啊!这不能不说是她人生的一大污点。说她缺乏一个中国人最起码的良知,也洵不为过。纵然她才高八斗,风华绝代,也殊难让人原宥。虽然我们这个时代宽泛了许多,不再以其人废其文,但也不应该把人与文完全绝对割裂开来。我相信罗曼·罗兰的一句话:“欲往别人心里播撒阳光,首先自己心里要阳光绚烂”。所以,少了品行这棵大树,张爱玲和她的雅致也就成了一茎无所攀附的藤蔓,一茎藤蔓而已!

 

相关文章

  • 昨天的雅致

    也许是过了追逐流行的年龄,媒体铺天盖地大肆炒作张爱玲的时候,我就那么远远地站着,冷冷地看着这股热浪像涨满的潮汐...

  • 考究

    这指特別讲究质量和美观吧。 昨天写“雅致”,实打实讲,我在那文里说的并非准确,一个人雅致不雅致,漂亮并不是第一条件...

  • 雅致

  • 雅致

    近来读周作人先生的散文,深以为美。 能得美着,必是有趣之人。 曾有一次在公园里,看到一款款而行的老妇人,岁月在她脸...

  • 雅致

  • 雅致

    雅致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存在。对异性总还是要敏感些,有些女性,一出场总是有一种非常明显又难以言传的高级美,换一种说...

  • 雅致

    雅致 来杯卡布奇诺, 品味雅致生活。 晚来闲读诗书, 淡看帝王情歌。

  • 雅致

  • 雅致!

    春雨润无生,晨起花吐芳,庭院玉竹声,饮茶伴书香。

  • 雅致

    文/流水无恙 雨打湿了江南 小生提笔停卷 月微亮 朦胧掩映单衫 纸鹤化拟彩鸢 丝线连她纸伞 荡开暮色一片 辨极雾霭...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昨天的雅致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ynm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