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谨老先生谈易经时表明过这么一个意思:易经这门学问,很容易入门,刚入门时很有意思,太过深入进去了,便没有意思了。因为研究得太透彻了以后,便不再觉得生活有新鲜感了,什么都在自己的预料之中。
我没怎么深入地研究过易经,便不会如老先生所担心的那样,也便不曾有过那样的切身体会。但不得不承认其中的道理。这个可以不限定于学易经。
想起一个场面,一只猫,死命地追赶着自己的尾巴转圈。如果不将其这一行为打断,想来它最终是会累死的。因为这是个无止尽的追赶。不用欲望或追求,是因为主体是只猫。如果是人碰到类似的情形,那就不单单是累死那么简单,会疯的。
好在人没有尾巴,即使有也不会如猫般感兴趣。人有第二信号系统。这就使得问题变得复杂多了。因为此,便有了无休无止的欲望并追求。痛苦也便深层次了。
如此,回到南怀谨老先生的观点上来。因为不透彻而觉得有意思,又因为有意思而生成欲望,又因为欲望而生成痛苦。那么,还是多学些吧,尽量透彻一点,没意思一点,也便欲望少一点,痛苦也就化解了些。
唯一无法化解的是未来情结。所以,无论如何透彻,仍会无尽地憧憬着。直到……
于是,我知道什么是真爱了——非不离不弃,乃无离无弃,始于终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