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产品的生命周期一般,人在前进中,爬坡中经历了快速上升期,平稳增长期,在个人效用达到边际最大化后,会到达一个瓶颈期。
我目前正面临着有点“鸡肋”的困局,经过了几年的B端项目历练,已练就独当一面,游走于业务和研发中间,游刃有余。
适逢部门改革,人人都往数据分析上不遗余力,这是件极大的好事。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活到老学到老,提升自身技能保证与时俱进,至少不会慢慢掉队而不觉,危机意识得长伴于侧。
尽管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我没有败下阵来,可也深刻意识到文科专业出身的我在写代码上似乎少了理工科生们的悟性,简单来说,解读完题目后写段代码,我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才能完成,让自己产生了深深的技不配位的危机感。
关于此问题,一度让我寝食难安,脸上冒痘,甚至感到有些沮丧,似乎这么多年的经验于小小代码前黯然失色,尤其看到新入职的小伙伴因可以信手拈来写上好一段代码而越发焦虑难安。
提升自己不擅长的技能固然重要,先生的一番话让我豁然开朗。他语重深长地说道:“建议你多看看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不要沉溺于弱项不可自拔,只有自己肯定自己,才能有信心和魄力去冲破眼前的困局甚至是将来的万难。公司导向是全才,可是全才真的是好事吗?有多少人最终能成为全才?”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混沌的脑袋瓜似乎被抹擦了一丝风油精,眼前的迷雾似乎有些散去。
确实啊,即便是我处在即将步入中年危机的尴尬年龄,也不能为此终日惶恐,厘清自己的长短处是关键,公司和岗位似乎在变化,可它的导向未必全然正确,如认同,就得继续兢兢业业,突破现有瓶颈。
而我是典型的不安分的人,越是梳理好现状,越是想清楚自身情况,就越发觉得自己似乎需要“挪”一挪。
俗语有云:“树挪死,人挪活。”何不给个机会自己再拼一把呢,若是成功,兴许可以去到一个更为合适,至少是个自己认同而喜欢的岗位。
上一回调整是因为地域的缘故,为了与先生团聚和日常交通的便利性,我放弃了央企地市管培生的良好发展通道,离开了稳定的体制,拼劲和闯劲有所见长,这几年确实得到了些长足的进步,回过头来看看,此举有舍有得。
如今通过花费不少精力去梳理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和项目经验,也是种自我的详细审视。被动的是除了已跨过女性已婚已育这道大坎,年龄上不占优,可以说是个关键影响因素。
我没有气馁,也感谢先生的大力支持,走出固化的工作模式未尝不是件好事,不管是同司转岗还是跳槽,都未尝不可,先试试,万一成功了呢?
人生又一大转折点,这回重点的前进方向是能发挥核心竞争力,其次是选择喜欢的职业,最好能发展成事业。
为自己加油吧,再拼一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