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据说网络社交的不良行为有:
问完“在吗"无下文;工作时间发语音;秒撤消息不解释;只抢红包不发言;长篇大论没标点。
其中有两条,我感受特深,问完“在吗”,就如同扔下了第一只“靴子”,然后没下文了,让被问的人不知会有什么事发生,给人一种悬着心等待第二只“靴子”落地的焦虑,以前我也很重视“在吗”,现在不重视了,没下文就说明不重要,该干嘛干嘛去,不用挂在心上。
几年前我和一朋友在街上走,她的女儿从身边走过,朋友喊她都不应,扬长而去,朋友的女儿经常离家出走,朋友说:“她肯定又离家出走了。”
朋友没带手机,就用我的手机给她女儿打了一个电话,通了,说没说话我没注意,事后朋友当场落泪,我有些于心不忍,听朋友说过她女儿一直都很叛逆,回家之后,我想90后的小孩嘛, 不听她妈的话,或许会听别的大人的话,就给这孩儿发了条短信:“我是你妈的好朋友,你妈刚用我的手机给你打过电话的。你妈经常为你的事伤心落泪啊。”
那孩儿过了一、两小时还是回了我一条短信,我只看了前面一段文字,意思是,我妈到处给人说我叛逆,我就要叛逆到底怎么了......云云,我之所以没看下去,是因为那孩儿搞了段一、二百字的文字,没有一个标点符号,我只看了一口气的,妈耶,差点没背过气去,不想换口气再看下去了。
当时还想,现在的年轻人都玩这种文字游戏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