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现状
那个曾经拥挤的、破烂不堪的家,已然已成了过去式,现在的家就是在随后的日子里,一步一步完善成了现在这个样子,这个主次分明,高低错落有致的华北平原的“四合院”。
我坐在这个安静的院子里,看着我娘忙来忙去地为我做着饭,我心里沉静又微起波澜:时光是条河啊,它永不回头地流走了,却唯独在我们的心里,留下磨也磨不掉的痕迹。
这样大的一个院子,这么多间的屋子,就我娘一个人住着。这未免有些冷清了。可是有什么法子呢?她的孩子都长大了,孩子也都有自己的儿子女儿,甚至孙儿。就像蒲公英,她结出了种子,种子成熟,风一吹便飞走了,飞到外面的世界,生根发芽,有了自己的新家。
村子建设得比什么时候都好了,不仅仅是家家有四方平整的“四合院”,不仅仅是村子与村子之间有了“村村通”,家家户户的门前,还修起了水泥路,门前设有垃圾桶,厕所建起了化粪池,这整齐划一的村貌,体现着新农村的新气象。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村里的人越来越少,年轻人更是越来越少。堕着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村里的儿童也越来越少了。
每一个村子,都几乎成了老人村,走在街上见不到人影,推开家门,坐着老态龙钟的老人晒太阳。
还好,我娘还不算老。虽然七十多岁了,发没有全白,齿还有几颗,行走起来,还呼呼生风。千感谢万感谢,千恩万谢老天爷,让我娘有个好身体。这使得她,能在行使完她所有的使命以后,还有机会享受她的人生。
可是,这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她现在有了大把的时间,我们想把她接到市里去住,她却住不惯,谁家也不去。她习惯了她的老家,这里镌刻着她所有的记忆。她依然住在这里,只是未免清冷和孤寂。
自打父亲走了,奶奶就去了养老院。原来一处的家,现在变成两处了。我每次回来,总是要先去看看奶奶,再回村里看我娘。奶奶九十九岁了,老人家长寿,是我们后代人的福气,我们要知足知福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