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孩子天生好动,可是我家小星星却不是很好动,为了鼓励他自己探索世界,减少对我的依赖,最近我都把他放在卧室地垫上,旁边不远处摆一些玩具器皿之类吸引他的注意,也会有一些矮凳,床沿之类供他扶站用,然后我默默退到离他比较远的地方,静静做自己的事,当然眼里的余光一刻也不敢离开小家伙。虽然他还是很不情愿,但耐不过我坚决不给他提供“帮助”,遇到实在想玩的想要的,他也会想办法爬过去,或者挣扎着扶着小凳子站起来,去实现他的“小梦想”。虽然他依然不是“万不得已”,坚决不动,不过这个时候我还是认为由他自己“独处”是对他有益的。
每天11点就该给他做午饭了,只得带他下楼,爷爷奶奶帮忙照看,刚带到一楼,一看到奶奶,马上“嗯嗯”地朝奶奶身上扑,抱着奶奶紧紧的不放,奶奶顿时乐开了花,一个劲儿地夸宝贝真会哄人开心,我心里知道,宝宝这是觉得“委屈”了,一上午妈妈都不抱他,扑到奶奶怀里撒娇呢!
这暖暖的一幕,却让我有一种莫名的担忧。
不管爷爷奶奶还是爸爸妈妈,都是爱孩子的,不同的是爷爷奶奶的爱偏慈偏宽,爸爸妈妈的爱偏严,所以爷爷奶奶照顾的孩子很容易和父母产生隔阂,其实对亲子关系是很不利的,这也是为什么想要自己抚养孩子的原因。
刚满一岁尚且不会走路不会说话的孩子,就这么善于辨别谁更能让他称心如意,谁能满足他,他就亲谁。
关于隔代亲,我很反感,却有点无能为力。在家里,隔代亲几乎无处不在,孩子没走几步,爷爷就喊着宝宝累了,一定要抱起来;孩子只是没那么胖嘟嘟的,可是体重也都正常,也埋怨我这当妈的不给吃肉;都说孩子“冷不着,饿不着”,可是总觉得孩子穿得少,我这当妈的这也照顾不周,那也照顾不到,有时候我也真是哭笑不得,有口难言。
不过我可以理解二老。我家于先生工作压力很大,平时几乎不和二老沟通,两代人确实也没什么共同话题,公公婆婆对子女的控制力在这个阶段几乎已经消失,相反,于先生有时候也像对待孩子似的安排二老的生活,公婆因此只能把对晚辈的爱全部寄托在孙子身上,而孙子对爷爷奶奶亲昵的反馈更安抚了他们的寂寞。
公公婆婆,还有自己的父母正在一天天老去,正是因为他们自知来日不多,所以对孙子更加宠爱或者溺爱,孙子对他们来说是生命的延续,是人在老去后对生的渴望的表达。忽然想起那句话,父母是我们和死神之间的一面墙,父母不在,我们终将直面死亡,想到这里,心中不免戚戚然,心里即使对隔代亲有所不满,也不忍心怪罪一生淳朴的公婆,他们亦是我的爹娘呀!
纵然隔代亲有这样那样的不好,但我们依然要对父母心怀感恩,理解爷爷奶奶对孙子毫无保留的溺爱,我们能做的是多和爷爷奶奶沟通,减轻他们内心的孤独。对孩子的教育必定身教大于言传,多陪伴孩子,不要把孩子交给长辈撒手不管,相信我们对孩子的陪伴,更能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成长,未来也能更健康更快乐的融入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