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诗词大智慧
《邶风·击鼓》—摘录中读:李山老师讲解《诗经》

《邶风·击鼓》—摘录中读:李山老师讲解《诗经》

作者: 青颜珠珠 | 来源:发表于2019-07-14 18:55 被阅读0次

从《邶风·击鼓》讲起,这首诗的主人公是卫地的一个普通士卒,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诗篇的名字,取自第一句的前两个字。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击鼓”也就是“敲鼓”,古代战争用鼓来鼓舞士气。“镗”在这里是象声词,指击鼓的声音。“踊跃”指“跳跃,奋起”,在此表示一种喜好,用来形容王朝对战争的疯狂模样。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国”指“城郭”,繁体写作“國”,“囗(wéi)”就是指国都四周的城墙。“漕”指“护城河”。“土国”“城漕”是两个并列的词语,加固城墙,深挖护城河,也就是做好防御的准备。关于“漕”还有另外的解释,认为它是一个地名,卫国在经历了一次丧乱后曾经把国都短暂的迁到此处。这种说法聊备一说,未必可信。

诗篇一开始就写了一个兵荒马乱的场景,战场上鼓声阵阵,大家都在巩固城防,而此刻“我”却要南行,离开本国去外边打仗。一个“独”字,透露出了一种抱怨的情绪。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第二章中出现了人名,也就是这次战争的主帅——孙子仲。公孙文仲这个人在《左传》中并没有记载,但是《毛传》说他是这次出征的主将。“平陈与宋”是指在陈国和宋国之间做调停。“平”在《左传》中出现了很多次,比如《左传·宣公四年》中记载“公及齐侯平莒及郯。”宣公和齐侯想要调停莒、郯两国的矛盾。而这次的调停人,是带着军队出发的,如果调停不成就会爆发战争。

虽然诗中交代得很清楚,但由于《左传》中并无记载,所以这件事情到底发生在什么时期很难确定。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不我以归”意为“我不归”,“忧心有忡”也就是“忧心忡忡”。此次出征名为调停,但实际上还是要打仗,战争会有伤亡,作为普通士卒难免会担心自己有去无回,凶多吉少。对战争的厌恶之情从中就能够看得出来。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第三章实际上主人公的一种玄想。战场之上,我们要居住在哪里?如果丢了战马要怎么办?在古代的战场上,丢了战马就意味着死亡。一旦死亡,又该去哪里寻找自己的尸体?这些事情未必是真实发生的,主人公幻想出了一个具体的情景,以此来表达自己的焦虑与绝望。

关于“于林之下”,《左传》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邶风·击鼓》—摘录中读:李山老师讲解《诗经》

楚晋两国于邲交战,晋国战败。赵旃用他的好马两匹帮助他的哥哥和叔父逃跑,而用其他的马驾车回来。碰上敌人不能逃脱,就丢弃车子跑到树林里。逢大夫和他两个儿子坐在车上,对他两个儿子说:“不要回头去望。”儿子回头去望说:“赵叟在后边。”逢大夫发怒,让他们下车,指着树木说:“在这里收你们的尸首。”逢大夫就把缰绳交给了赵旃,赵旃登上战车得以逃脱。第二天,按照标志前去收尸,在树下得到了两个叠压的尸首。(赵旃以其良马二,济其兄与叔父,以他马反,遇敌不能去,弃车而走林。逢大夫与其二子乘,谓其二子无顾。顾曰:“赵叟在后。”怒之,使下,指木曰:“尸女于是。”授赵旃绥,以免。明日以表尸之,皆重获在木下。《左传·宣公十二年》)在描写了自己脑海中想象的兵荒马乱的战场之后,画风突然一转,出现了后世耳熟能详的诗句: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契”指“密切”,“阔”指“远离”,“契阔”在此是偏义词,指长别离。“成说”指“约定”。“吁嗟”是感叹词,“阔”指“离别”,“洵”指“远离”。我曾与家中妻子约定要与她生死不离,携手到老,但战场上瞬息万变,我很有可能有去无回,要失信于妻子。与前两章相比这是一种场景上的转变,由战场转向了家中至亲至爱,但对战争的厌恶情绪是一以贯之的。

《击鼓》篇幅不长,但写的情绪是非常激烈的。由兵荒马乱的战争场景写起,再到玄想自己到了战场上很可能有去无回,尸身倒于林下,进而想到了家中妻子,想到了曾经生死不离,相携到老的约定,却因为战争要失信于至亲至爱。至此,主人公发出了一种控诉。

这首诗见于《邶风》,表达的是卫地人的一种厌战情绪。

清代学者姚际恒著《诗经通论》,晚清学者方玉润著《诗经原始》,他们认为这首诗在卫穆公时期,也就是晋楚邲之战的时候。邲之战后楚国大胜,陈国遭到了宋国的讨伐,卫国出兵去救陈国,也就是诗中所说“平陈与宋”。但由于宋国背后有楚国的支持,最终卫国失败,大臣自杀。从“平陈与宋”这件事上来说,这种观点勉强能够自圆其说。

相关文章

  • 《邶风·击鼓》—摘录中读:李山老师讲解《诗经》

    从《邶风·击鼓》讲起,这首诗的主人公是卫地的一个普通士卒,表达了他对战争的厌恶。诗篇的名字,取自第一句的前两个字。...

  • 手写语录0802

    《诗经·邶风·击鼓》

  • 《诗经》中的忠贞与至死唯君(10)

    一起读《诗经》――风*邶风*日月*终风*击鼓 《诗经》第29首《日月》,看标题与内容毫无关联,这就是《诗经》中的比...

  • 婚恋—摘录中读李山老师讲解《诗经》

    雎鸠 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xìng)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 《诗经邶风·击鼓》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两句话可是被广为传颂,用以表达男女双方真挚的爱情。现在被这么用,但谁又真正追根溯源,找到...

  • 「诗经.邶风.击鼓」

    我们都渴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却常常忘了,在这之前,还有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生死,离合,都抵不过最后的执手,这样,...

  • 诗经·邶风·击鼓

    宣公十二年夏,宋师伐陈,卫人救陈。我和子亦插在行军队伍之间,披着沉重而散发着铜臭的铠甲和头盔,手执钝重的大刀,...

  • 《诗经·邶风·击鼓》

  • 诗经  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

  • 《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邶风·击鼓》—摘录中读:李山老师讲解《诗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ei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