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这一单元设计了两篇主体课文《春潮》和《三月桃花水》,春潮这篇课文描写了春潮的萌发和磅礴气势,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春天的力量——不可抗拒。而《三月桃花水》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全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周二利用两节课完成了《春潮》的讲授,在第二课时讲解课文时,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感悟《春潮》的形成和磅礴气势,首先,我引导学生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春潮”的形成,进而串联这些必须,逐步背会第二自然段,孩子们掌握的还可以!然后就是体悟春潮的气势,通过大声朗读以及分析文中比喻句带领孩子们感受春潮的磅礴气势,感觉空洞的讲解作用不大,于是借助PPT,通过形象生动的图片呈现在孩子们眼前,从他们吃惊的表情以及夸张的眼神中我觉还是有所触动的!
《三月桃花水》这一课虽然生字不多,但生词不少,尤其是一些由熟字组成的新词,乍一看好像都认识,再仔细一看不明白,孩子们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第一课时着重解决字词,和一些易错字的正音。第二课时中几种精力解决了三个人物:一是辅导学生在自读时简单写心得,也就是“批注”!首先我解释说明“批注”——这叫做“旁注”,就是我们读文时的心得体会。每个人的“心得体会”不一样,批注的内容也就不一祥,但批注一定要“简洁”。这是写批注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内容,我带着学生一步一步慢慢的尝试做,等时间久了再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批注。第二个任务就是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进而体验作者歌颂春天,歌颂生活,赞美农民劳动的情感。句子“有一千朵樱花,点点洒在了河面上”学生难以理解,尤其是“樱花”容易引起孩子们的误解,不理解课题“三月桃花水”怎么又成了“一千多樱花”。我将句子写在黑板上,引导他们分析比喻句,这个比喻句是较上一个而来,因为河面“舞动着绚丽的朝霞”,所以像撒上“樱花”。孩子们恍然大悟,我进而趁热打铁,讲解后文的“姑娘们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片片花瓣”,这句就没有之前那句困难。第三个解决的任务是带领孩子们在理清课文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的结构:总——分——总,因为这个比较明显,稍加引导,孩子们心领神会。
课堂上还是讲的太多了,光这三个任务几乎用了半小时,留给孩子们思考以及练习的时间太少,尤其在讲解过程中,学生半天思考不出来,为节约时间由我直接说出来。这种直接的灌输不利于孩子们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今后的课堂还要多一些耐心,多想办法引导!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