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应该是人,心之所往的吧。你看不是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吗:过上美好的生活,经营一段美满的婚姻,创造一个美丽的环境,让自己活得美一点……
那么什么是美呢?
我悲哀地发现,自己似乎缺乏审美的能力,我所以为的美似乎都是从别人的口中而来。
看着别人描写的美景,我怅然若失,为什么我从没去过那样美的地方呢?
听着别人赞美容妆精致的女子时,我暗自伤神,为什么我对于妆扮一窍不通呢?
那些能通过自己的创造力,把自己所在的环境,变得舒适、美观的人,都会让我由衷地叹服,因为,我所处之境似乎总是乱糟糟的。
为什么会这样?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如果生活到处都有美,只是缺少发现的眼睛,那么我的“眼睛”丢失在哪里?
那么到底何所谓美?这个问题开始在心里盘旋。翻开字典,美:美丽,好看,漂亮(与丑相对)。唉,这样的解释,简直跟没解释一样。看来,我的问题字典已经解决不了了。
抛却他人眼里的美,放下他人的观念,我的审美观是什么?不是因为虚荣而引起的渴望,而是真正的本质的美,到底是什么?
我的心何时真正体会过美呢?思绪开始飘向远方:
儿时,那是春末初夏时期,每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就起床了,整个村庄还是静谧的,偶尔传来几声犬吠。出门,早起的人家,烟囱已经开始有袅袅的炊烟升起。远处的山笼在晨雾里,清凉的风让人感觉浑身舒畅。
起那么早,是为了,赶紧把一家人的衣服洗完,然后去捡花。那是一棵,村里最老的树,什么树?我不知道名字,但我知道,它会开出很漂亮、很香的花儿。
这棵粗壮的树,我们曾经三四个小孩手拉手都抱不过来,它树皮粗糙,凸起的树根可以让我们当成椅子来坐。
站在树底下,小小的我,觉得它是那么高大,似乎一眼都忘不穿它的树顶。
而那些,我喜爱的,洁白的、香香的花儿,就从树顶上飘下来。一早来,树底下已经躺着好些刚落下的花儿了。我寻着,每捡到一朵,都像发现了宝贝一样欣喜,仔细地用细软的枝条串起。
地上的捡完了,便开始,抬着头,仰着脖子往树上看。看见了,看见了,那花正转着圈从半空中飘落下来呢。于是赶紧冲过去,轻轻捏起一片花瓣。刚飘落的,似乎更好看,于是忍不住会放在手心里欣赏一番。
等串好了,大串的可以挂在脖子上,小串的便戴到手上,然后再伸着鼻子贪婪地吸着花儿的清香。最后,一本满足地回家了。
2
为什么,这些记忆,现在想来会如此清晰。当时的我并不会也不懂得观察吧。而这样的画面,在我的感受里,我确信那属于美。
如果,那美有参杂了回忆的嫌疑,那么,当下的呢。
和孩子散步时,路边盛开的、鲜黄的蒲公英花儿,成熟的、洁白的蒲公英种子,一吹,满天飞舞。儿子甩着小手奔跑的身影,小女欢笑的神情。就算是,地里,那一排排,茁壮成长着的,翠绿翠绿的玉米。这些都给我美的感受。
何所谓美
于是,我发现,那些充满生命力的,所有能带给视觉冲击的,都会带给人以美的感受。
纪伯伦说:
……
你们谈到的关于美的所有这些,
实际并非关于她本身,而是关于你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但美并不是一种需求,而是心醉神迷的欣喜。
……
当生命摘去遮盖她圣洁面容的面纱时,美就是生命。
但你们是生命,也是面纱。
美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
但你们就是永恒,你们也是明镜。
所以当我怅然若失、黯然神伤时,我追求的不是美,是我那欲望未被满足的需求。而美真的就在我身边,我并没有丢失那一对眼睛,只是它暂时被面纱所遮掩。
稍不留神,我可能就掉进了生活的琐碎,关起感受的心门,被欲望所驱使着,虚荣诱惑着。然后开始自怨自艾,自我贬低,于是美真的离我远去了。
美,是生命,是凝视自己镜中身影的永恒!
番外:
写完这些文字,冬日的阳光已经暖暖地洒在屋前。门外的青山一片朦胧,鸟儿早已叫了一清晨,我也要开始一天的生活了。已经知道美了吧,那就去感受,去发现,去欣赏,用自己的整个生命去活出来!
何所谓美
          








网友评论
我们常常想起童年的美
因为那是我们怀念的东西
一个内心丰富善于观察的人
更容易发现生活的美
文章看起来有点凌乱
论述不够精确
有待提高
加油
有个小小的建议
纪伯伦说的内容可以用引号格式或者其他格式和你写的区分一下
我觉得吧
心情快乐的时候
看什么都是美的
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不一样
但是美的东西
一定能让人心情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