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阅读《让创意更有黏性:创意直抵人心的六条路径》的第三章:具体:帮人理解记忆。
其实,我们都该有过这样的经历:在听领导作报告时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究其原因,是逻辑性太强、太过抽象所致;而生动、形象的故事往往给人以深刻印象。在你记忆的深处,对于绝大多数事情的印象,应该都是细节的组合,没错,正是这种具体的细节,构成了我们对于回忆的印象。
每天都会有大量的信息流经我们的大脑,我们可以接受、可以屏蔽,但印象最深的一定来自于细节的描述,谁让我们是感性的动物呢?细节上感官的认知是有着与生俱来的动人之处的。
制定目标时,很多人都愿意制定一些“高达上”的表达,但事实往往不具备生命力,良好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清晰可见的,具体能让目标变得透明,无论是谁,都需要透明的指引。
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一样,当观点具体化,才容易产生效果。同样,这与“傻瓜式思维”的假想也是一样的,苹果公司把产品的使用者定义为七岁的孩子,因而取得了成功;而你,要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得足够清晰明了,你需要假想你的听众是没有太多文化的家庭主妇。
其实随着这本书阅读的深入,让我想起了罗胖的话:这个时代有着太多说不明白话的人,而他最大的长处,就是会用人话与人交流。(大意,非原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