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二三书单*
01 阅读《混乱》
02 书单图片:豆瓣网
03 拆书来源:【一年300本】

混乱:应对复杂世界反向创造力 。——罗振宇(罗辑思维创始人)
“混乱”的背后是自由独立,是让人更像人。——万维钢(科学作家)
《混乱》试图用科学研究结果告诉我们,不那么循规蹈矩,学会拥抱混乱,甚至主动去制造混乱,更能激发出创造力,当你不去努力计划成功的时候,你可能离成功更近。
简单说,一张凌乱的桌面不意味着邋遢,相反地,它能有效提升你的效率。
很多读者热衷“断舍离”的生活方式,秩序让生活更舒适高效,而《混乱》则是反常识的思考和习惯。作者蒂姆·哈福德是著名的“卧底经济学家”。蒂姆这次奉上的《混乱》是一本跨界之作,书中用大量的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神经科学等十几个专业领域的前沿研究和实验,以及各种真人真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问题:我们小看了混乱。
蒂姆认为,这种对混乱的忽视和本能拒绝,本书也从不同的场景和姿势,向我们展现了这个时代最需要和最珍贵的品质:创造力、应变力、适应力。
F1 重要场景
1.「意外」会带来神奇而美妙的结果:激发创意,有利于创造力。
比如:依诺是“氛围音乐之父”,每当创作灵感枯竭的税后,从盒子随机抽卡片。“打乱顺序”“弯腰”“发挥你的劣势”…等方式,会采用抽到哪张,就用哪张。
2.「办公环境」是需要有创造力的“自主型办公室”,它会比普通办公室提高30%效率。
所以也有着自己独特的亮点:设计上要促进不同部门的交流;员工可以有充分自主权;文件不整理会默认常用置上;邮件可直接搜索17秒,小于目录搜索的1分钟。
3.「即兴创作」可以在发挥中成就“我”,优势则是速度快、成本低、灵活性。
比如:马丁路德金只有20分钟准备时间的演讲,没有办法,最后是历史上著名的即兴演讲《我有一个梦想》。
4.「自动化」会避免小混乱,制造大麻烦。
比如:电话号码存到号码簿里,会使得记忆能力退化;长期施行自动飞行模式导致不会开飞机,而有出现法航447坠毁事件;另外2012年,三名日本学生迷信导航,车子开进海里。
越来越多的自动化事件,显示了人类的科技越先进,人类反而越无能。
F2 关键姿势
1.「跨界专注力」是一种做事的学问,强调清晰的规则+坚定地执行,跨界会有新火花,更容易成功。
比如:哈弗大学谢利·卡森的研究小组,测试了哈弗的学生,发现容易分心、不专注的学生,在文学艺术创造、技术发明、手握专利、出版小说、制作优秀舞台剧等的创造领域更为突出。
2.「团队合作」追求的是目标和谐,高效团队不要只停留在“团队和谐”,同时再加入多样性,决策准确度就高。
比如:朋友组成的投资组合,感情是好,但是赚钱少;再有想提高网球水平?不如找教练+营养师组合。
3.「监督机制」是了解清楚监督程序,才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机制下,标准才是用来评估的,目标是用来实现的。
比如:一支流动性强、行动难以预测对特警队正是监管机构迫切需要的。
4.「出奇制胜」可以选择在适合的时机,就能够取得胜利。
怎么取得胜利呢?见到机会马上就行动,制造混乱迷惑敌人,果断放弃先前遇难的计划。
5.「适应能力」是在自然界中,学会多样性的能力,意味着健康。
比如:医术灭杀体内微生物,看似让身体更有序,但却削弱了身体的耐受能力。
比如:现代城市专业化分工,减少了混乱,但是像汽车城底特律,很快衰败。
F3 个人总结思维导图
重要姿势:在重要场景中的切换使用。
秩序有秩序的必要性,混乱有混乱的价值,不互相取代。
执行性的事务,尽量有序;创造力的事务,可以无序。
80%的时间和精力:完成既定的行动清单+20%的机会:留给混乱、邂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