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坏习惯,比如不健康的饮食、熬夜、乱买东西等等。
现在请你花几秒钟回想一个让你最感到烦恼的,你明明知道应该要戒掉但是怎么也戒不掉的坏习惯,然后,想一下这些坏习惯戒不掉,是不是因为你平时的生活中总是有太多的诱惑?
这个电影/综艺/电视剧太好看了,只要开始看根本停不下来。
邪恶的淘宝又在提醒我,上次放在购物车里的东西还没下单。
微信朋友圈总是有看不完的八卦,回不完的评论。
或者,对于我来说,买的一堆书还没看完就又买了。

面对这些诱惑,假如没有什么强有力的原因让你阻止它,你会怎么说服自己不接受诱惑呢?相信大部分人都会对自己说:“我不能(这样下去)。”
“我不能”再吃麦当劳…
“我不能”再看下一集了…
“我不能”再买这个了…
但有没有发现,往往当你对自己说“我不能”这几个字的时候,接下来一定是这个词:“因为…”
我不能再吃麦当劳,“因为”这很不健康。
我不能再看下一集了,“因为”明天还要上班。
我不能再买这些书了,“因为”家里没看的书都已经堆成山了。
其实你只要做一个小小的简单的改变,就能大大提升自己抵抗诱惑的能力。很简单,就是改变你的用词,把“我不能”改成“我不”就可以了。
美国休斯敦大学曾经做过一项实验,他们找了120位被试,让他们做一系列的实验,但其中只有“抗拒甜食”这一项是他们真正关注的,其他部分都只是让被试者分心用的,其中一半的人被要求,当他们在面对甜食诱惑的时候,用“I can’t(我不能)”这句话来拒绝,而另一半则要用“I don’t(我不)”来拒绝。可是,只是改一下用词,从“我不能吃甜食”改成“我不吃甜食”, 真的会有很大的改变吗?
实验结果发现,用“我不能”的被试,有39%的人拒绝了甜食,而说“我不”的人,则有64%的人成功拒绝了。
接着他们又做了另一项实验,他们邀请30位被试参与一个健康计划,被测试者需要在几天内遵守特定的饮食与运动,这次他们被分成三组,在面对诱惑想要破功或偷懒时,其中一组人要说“I can’t”(我不能),另一组则是说“I don’t(我不)”,最后一组则没有特别限制,反正只要拒绝就可以了,当作一个对照组。
结果,说“I can’t(我不能)”的那一组表现最差,只有 1 个人能坚持每天遵循健康计划,而“I don’t(我不)”的那组,则有 8 个人完成了,有趣的是,没有特别指定用字的那组,也有 3 个完成了计划。换句话说,“I can’t(我不能)”其实反而还造成了反效果,那为什么会这样子呢?
研究人员推论说,主要是因为内在动机与外在动机的不同,当你说“我不能这样”的时候,不管是对自己或是对别人说,你是在发出一个讯号:“我是被某种外在力量给限制住的。”是因为这些外在的某些原因,让你不能这样做的。
“我吃一个甜筒就好,然后我就不吃了。”
“一部片子也就一个多小时,明天早睡一个小时补回来就好。”
“现在在打折,还有红包优惠,不买就可惜了啊!”
最后,你终于说服了自己,一回过神,你就又破功了。所以当你说出“我不能这样做”的时候,你真正的意思其实是:“快帮我找个理由让我这样做吧!”你只是在等一个理由来说服自己罢了。
相反的,当你用“我不”的时候,“我不吃垃圾食品,我不熬夜看剧,我不乱买东西”,这是非常强硬、没有任何回转余地的用词,是在告诉别人,“我这个人就是这样。”这是一种本质的、内在的动机。“没有别的原因,就是这样!”
研究人员在被测的反馈问卷中还发现,使用“我不”成功拒绝诱惑的人,所获的成就感远比使用“我不能”的人还高,同样也是因为不同的动机,“我不能”是逼不得已的,是因为我在忍耐。而“我不”则是在暗示自己“我成为更好的人了”,“我正在进步”。
研究人员认为,如果是在短期内,并且有强烈外在原因的情况下,像是…“我必须减肥,因为再过几个星期就要拍结婚照了,我想留下最美好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不能”可能达到不错的效果,因为你有强烈的外在动机。但是当这个动机消失了,比如说已经拍完婚纱照了,往往就会马上松懈下来,因为自己之前的行为是反常的,是被逼的。而使用“我不”来拒绝诱惑则能维持较长的时间,因为它是内在动机。
所以你想改掉坏习惯,但每次都拒绝不了诱惑的话,试着别再说“我不能”改成“我不”,或许连你自己都会对这个简单的改变所带来的效果感到惊讶。
以上。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请记得按喜欢和分享。还有别忘了关注我的简书。
希望这样的分享,能够也让你一起变好下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