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芝华每日记事本
高校学子跳楼, 我看到的两个世界

高校学子跳楼, 我看到的两个世界

作者: Sir电影 | 来源:发表于2018-04-07 18:29 被阅读1611次

上周一,早上七点多,W理工大学学生宿舍。

“嘭”

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五楼天台一跃而下。

他自杀了。

去年圣诞夜,西安市气温只有零下2°。

西安交大博士在读生杨宝德,趟进了冰冷的灞河水里。此前,他曾用手机搜索,“西安最大的河”“西安最大的湖”……

他也自杀了。

半年内,已知的象牙塔悲剧,已经两起。

他们身边的人在说,是导师造成的。

#寒门研究生不堪重负,长期被导师精神压迫致死#

他俩的导师,果真也很像:

总当自己是“爱豆”

西安交大女导师把学生群命名为“粉丝群”,因为每个学生都是她粉丝。

她时常问杨宝德:

我今天穿这身不显老吧?

我记得你最喜欢这件外套是不是?

一个喜欢学生捧场,另一个呢?爱看学生作揖。

想拜在W理工的王导师门下,有一项隆重的入门仪式:

下跪、作揖。

有时他兴致来了,还让学生对着自己的鞋尖作揖。

来源:澎湃新闻(以上人物均用化名)

不,这哪里是爱豆,爱豆会需要粉丝下跪?

看来,他们当自己是“主子”

西安交大周导师常叫杨宝德陪她逛超市、做家务,半夜12点之前随叫随到。

W理工王导师的家门,也时刻“包容”地,朝陶崇园敞开。

“手掌拍拍后背,捶捶腿,按按脚”,辛劳一天的王老师,每晚都需要学生按摩。

每次约陶崇园吃饭,到八九点钟他就得走,谁都知道是去王老师家。(来源:新京报)

按完摩回来,王老师还会给陶崇园发信息:

“晚安前,等这六个字。”

陶崇园便回复,“爸我永远爱你。”

不,这么看还不止“主子”。

这更像一位“信徒”,在对“神”表达爱与崇拜。

可为什么呢?

周导师曾答应杨宝德,留意出国机会,后来却不许他学英语。

同学劝杨放弃出国念头:你这么好用,导师怎么会舍得放你走?

四天后,杨自杀了。

W理工的王导师也是两个“不许”。

本科毕业时,他不许陶崇园去外校,要在他手下读研。

为此他画了两张大饼:一,每年补助5000元人民币;二,优先推荐出国读博。

但临近毕业,他又不许陶崇园出国,要陶在他手下读博。

这让陶“崩溃”。

我感觉我要崩溃了,我不晓得怎样摆脱王老师

为什么,一个高校导师能有这么大的“权力”?

能在一个自由行走的国度,让一个成年学生感到“无法摆脱”?

Sir特地问了某985高校本硕博毕业的朋友。

他告诉Sir,今天的高校,谁能拿到(公派出国项目)出国名额、能去哪国的项目、能去几年,甚至,能否毕业……都要研导/博导点头。

一句话,紧扼住穷学生的命门。

原来,是“神”一样的权力,在造神。

很多围观者,以为重点是自杀:不出国就寻死,你是不是玻璃心?

可这两起悲剧中的一个高频词,你们怎么没看见——

寒门。

自杀的都是“寒门”,为什么?

1

寒门,就是穷咯。

世上有两样东西藏不住,一是打喷嚏,二是穷。

穿着或许可以撒谎,但谈吐与沟通,却常常在泄密。

陶崇园走后,同学李浩回忆了一件小事:

有一次我们聊到一位政界名人,陶崇园问是谁?我随口说,“这你都不知道?”

分开后,陶给我发来微信,“不知道不是很正常吗?”

那是李浩第一次觉得,城市出身的自己,不该和陶崇园谈什么名流。

其实。

见识闭塞,已经跟智力、努力越来越没关系了。

还记得去年北京高考状元那句耿直话么:

“(我)在北京这种大城市,在教育资源上享受到这种得天独厚的条件可能是外地孩子或农村孩子完全享受不到的……近几年的高考状元,都是家境又好,自己又厉害的人。”

贫穷,限制的何止是想象。

有钱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是有钱。

而穷人,见识很短,世界很小。

陶崇园哪里来?

武汉城郊的农村。

室友说,他衣服、生活用品没一样“牌子货”,父亲在老家养鱼,母亲在汉打工,月薪2000多。

家庭年收入约5万左右(来源:新京报)。

5万什么概念?

陶家一个月4100元钱的总收入,连单反相机的一个镜片都买不起。

对于考上211大学的陶崇园来说,知识改变命运是他唯一想走的路,唯一能走的路。

唯一必走的路。

李浩说,念大一时听到他讲梦话:“这一行乘以多少加上这一列……” 

我第一次知道有人做梦也想着线性代数。

穷人的“欲望”,都是写在脸上的。

年轻的同学看得到,老成的导师当然更看得到。

在同学眼里,陶崇园刚上学比较瘦,“浓眉小眼透着质朴”。

巧了,正是“神”们最喜欢的类型:

学习好、老实、质朴……

——嗯,是穷孩子哦!

2

今天的陶崇园用死摆脱的,其实他一早就有机会摆脱。

大四那年,成绩优异的他成功保研了武汉一所985学校。

懂的人都明白,从211到985,履历上可是一次大跃迁。

师资团队、科研条件、出国资源、理论前沿……都不可同日而语。

可王导师用什么留住他?

一张长期饭票,每年5000元人民币的补助;

一张空头支票,承诺“优先推荐出国读博”。

什么人最容易被糊弄?

答案还是,穷人。

在陶崇园跟985学校老师解释放弃保研的邮件里,那个老师的回复是:

你这是在用一个错误,弥补另一个错误。

这是一句很简单的话,小学生都懂,可穷孩子真的未必懂。

当未来的可能性被剥夺时,穷孩子往往还以为占了多大便宜。

从小,他没见过好东西。

小时候缺一张饼,如今只会期待更大的一张饼。

他无法想象未来属于自己的盛宴。

这是陶崇园走进死胡同的开始。

当然,死胡同和死无关。

但因为贫穷,他容易走进死胡同;也因为贫穷,他难走出死胡同。

一般人遇到死胡同,无非就是折返,就当走了冤枉路。

但穷人不是。

比如西安交大博士杨宝德。

溺亡前,女友就这么劝他:

——要不咱不读算了。

——好不容易读了这么多年,如果我现在不读,连硕士学位都拿不到。

同样来自湖北农村,父母同样在打杂工,研究生期间总吃食堂3块5一碗面条的杨宝德,他的回应在说什么?

试错成本。

我们现在常说,年轻人别怕试错,年轻就是资本。

这话不适合穷人。

因为穷人付不起重新开始的差价。

杨宝德是这样。

陶崇园也一样。

聊天记录里,王导师连问两个问题:

你是否决定不在(我的)研究所读博?

你是否愿意承担对上一个问题回答“是”后,引起的相应系列反应?

陶崇园一个也不敢答。

你身边有没有博士没挨到毕业就不读的朋友?

如果有,那不是因为他们任性,而是,他们不穷。

杨宝德、陶崇园最怕死胡同。

当老师挡住胡同的出口,遮住胡同的光……

他们会死在那里。

他们身边信任的人,没法疏导他们吗?

有疏导,比如前面那位女友。

但疏导一两次,哪里比得上经年累月的老话。

陶崇园跟家人发过多次求救信号,“我要崩溃了”“我承受不了了”……

得到的回应是,

可叹,这是典型的贫穷教育

穷人都希望孩子出人头地,超越自己。

穷人都在忍穷,还总以为不富的原因,就是还不够能忍。

于是他只能反复对孩子说,孩子,再忍忍。

何况除了忍也别无他法——当危机出现时,穷人手里没有可以化解的资源。

对穷人来说,什么都值钱,只有自己最不值钱。

去年8月23日台风“天鸽”,广东中山坦洲镇一男子用身体支撑货车

从轻易上钩,到一味死忍;

从一味死忍,到最后一跃而下。

人穷真是好欺负。

而且你们是自杀哎,法律都不好怪别人哎。

3

再看看那些“别人”。

陶崇园自杀后的第二天(上周二),导师开始有了动作。

王导师在某微信群转发文章:

《抑郁症患者最后可以会死于自杀》。

图片来自百度武汉理工大学吧帖子‘陶崇园事件,你们怎么看?’

这位导师,是“可能”,不是“可以”。

“可以”这个词是这么造句的:

你穷,你傻,你太容易被利用……你可以去死了。

虽说穷人的命不值钱。

但如果闹大了,说不定还更贱。

网上还有一种声音,陶家找上学校,是为了发“死人财”(校方被索要600万)。

陶家还得澄清呢:

600万是一个朋友在情绪激动下说的,不是家属意见。

谁最容易被贴“讹钱”的标签?

穷人。

谁最容易心虚气短?

还是穷人。

就在昨天,又一个大反转。几天前还对王导师愤怒声讨的陶崇园姐姐,以道歉的姿态平息了此事。

有人猜,是和校方达成了和解。

——最经济实惠的解决办法。

也有人猜,是向相关部门上交了账号。

——最忍气吞声的应对方法。

Sir脑海里浮现起另一幅画面。

那个画面,在历史上,在无数故事里,在现实贫穷家庭的教育里,应该出现过多次了。

昏暗的灯光下,父母粗茧的老手摸着孩子的头,千百年的老话再次回响:

孩子,忍忍吧。

你是穷人家的孩子,你惹不起。

咱说不过别人。又斗不过别人。怎么办呢……

人穷,就是好欺负。

……

哪句话,都无法反驳。

真遗憾,但我们无法反驳。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请叫我的全名达闻西

相关文章

  • 高校学子跳楼, 我看到的两个世界

    上周一,早上七点多,W理工大学学生宿舍。 “嘭”。 自动化学院研三学生陶崇园,从五楼天台一跃而下。 他自杀了。 去...

  • 死不了就好

    前些天看到一个新闻说河南郑州一高校女生跳楼自杀,看到评论有人猜测她跳楼的原因是失恋,有人说是贷款等等。 看到这个新...

  • 网贷,让还是大学生的他躺着月入上万

    以下是我朋友的自述。 大家平时看到“大学生”和“网贷”这两个词一起出现的时候,一般都是“某高校学生因校园贷跳楼自杀...

  • 河南高校大三学生开学时间定了?

    千呼万唤始出来。 定了!4月25日起,河南高校陆续开学! “家里蹲”的高校学子们终于看到了开学的曙光。 全省高校以...

  • 懦弱和屈辱不是仅有的选择

    作为一个母亲,每次看到各种事件都会想在这个社会怎么保护自己的孩子。 看到武汉某高校研究生跳楼事件,首先想到的就是,...

  • 1月19日南通19岁高三学子因课堂玩手机被家长带回反省跳楼自杀,

    看到1月19日南通19岁高三学子课堂完手机。被家长带回反省,跳楼自杀。看到此新闻,除了心痛还有反思,通过别人这种惨...

  • 我们都有回头的资本

    最近某大学“寒门”研究生跳楼的事情闹的沸沸扬扬,于是我想起了去年西安某高校研究生圣诞节跳楼的事情,寒冷的夜里,孤独...

  • 当白日梦成为现实

    “当有人从学校跳楼最终导致全校人解压,众人纷纷表示:感谢您的献身。” “中午11时,D市某高校女子跳楼欲轻生...

  • 毕业季搬家服务随想

    现在是毕业季,高校学子们纷纷走出校园,走进社会。从事搬家工作的我也有幸进去各大高校进行搬家服务。 在这半个多月里,...

  • 高考的回忆

    看到“高考”这两个字,似乎看到了一群莘莘学子,埋头苦读,备战高考的样子。这群莘莘学子的未来,就是祖国的未来...

网友评论

  • Riley_热粥:早已看淡,我高中的老师大都是野路子
  • 钱小黍:我们现在常说,年轻人别怕试错,年轻就是资本。这话不适合穷人。
    sir说因为穷人付不起重新开始的试错成本。
    这个穷人,其实不只是物质上的穷会让人走向极端,思想的贫瘠也一样让人变懦弱.
  • 唐安暮暮:明明是导师变态,为什么归结到穷学生身上,再说了,并不是每一个穷人家出来的孩子都见识短浅
  • 7ce325a324d8:这样的老师应该直接清除教师队伍,学生在学校除了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品格塑造,这样的老师是在毁学生,践踏教育的神圣性,希望学校应当向社会道歉,严重用人失查,无德的人不配当老师,老师为学生的死应承担法律责任,这不是用钱来解决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自省并有防范措施。
  • 梦的践行者:归根究底还是离不开几千年的封建思想门生观念,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其实不是穷人最容易灌输这种观念,是家庭,是社会。我记得小时候我们在村里面的小学分校念书,老师打我们,都是拿扫帚棒打下去,一下子都是一个大淤青,还不准哭,原因是为什么,作业做错了,后面我们从分校到总校去念书,暑假要求补课,由于家里住得远,就带盒饭去学校吃,中午小孩子淘气,和一帮同村的孩子在学校打闹,影响到老师休息,就要求我们用拳头去打墙壁,必须打出血来,我们越打越委屈,那个时候哪里知道这种体罚不合理,委屈的是那个老师把我们这些从分校(穷山沟)的孩子全部叫过去打了,其中一些无辜被连累,还有一些一起玩的同学,就是因为不是我们那边的人,就可以不打,回家父母看了我们的手,包好后更加没空教育我们,也没心思听我们辩白,也是一顿打,他们总是认为老师是对,不管怎么样,打你是应该的。听老师话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家庭教育如此,更别说社会教育了,现在才会有对农村老师素质等情况的考核,我的小学老师只念了一年级,他教我们全部科目到三年级,发音完全不标准,更别说人品什么的,混口饭吃。其实人最怕的就是被人抓住了把柄,就像如上所述的那两个可怜学生,他们的学位被导师抓住了。其实开解一下也无可厚非,但是他们把前程和学历相挂钩,就把事情严重化,也没办法,农村谁家不希望出现一个大学生,更何况他们是硕士,博士,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丢了学位,他们的家人,亲戚不会说你们遇上了大灰狼,而会说,你小不忍,难成大事,父母白白养你这么多年,你父母在外面受更大的气你知道么?看了《十里春风》里面的王秀玉,须知这帮人有着别人更加高傲的心气,有的时候只是为了他人低下了头,等到某一天不能忍时,就时有悲剧产生。
  • 神明大人:很庆幸小时候在一个比较封闭的村子里,没有各种物质攀比!很庆幸高考失意上了个普通的高校,让自己有充足时间和实力去适应这个社会!很庆幸一路走来,可以拥有的越来越多,可以选择的机会也越来越多!虽然目光短浅,但一直有人在前方有光的地方为我指路!当然毕业了,也遇到各种骗子,人渣,也饱尝过黑暗与孤独,还好一切都熬过来了!
    当能力越强时,越可以对眼前的苟且说不!
  • ddd605086bb1:我们的父母穷其一生能力让孩子接受高等教育,而这两个孩子用瞬间击垮父母一生支撑的世界,师德荡然无存,导师是长辈,是人生,学业的指引者,学子不是奴隶,我们的孩子没有学会说不,没人教他说不,象牙塔之外不仅是阳光无限好,更多是无奈。向现实妥协,最终无路可退,走上绝路。孩子除了学业能力,更要有独立生活能力,面对现实的勇气和韧性。父母的穷,不是罪,祖祖辈辈穷过,依旧活下去,最怕穷的父母培养孩子用不让他吃苦的方式培养,这世上有谁一生依靠父母而活。带给孩子面对世界的勇气,追寻梦想的权力。孩子啊,轻易放弃生命,你可知道一了百了之后,父母承受怎样的痛。愿天堂坦荡如风。
  • 逸之:换成是我,即便要自杀,也会先杀了导师再说。
    逸之:@我的名字叫清阳 别啊,我也很软的,只是在死前硬一把😁
    我的名字叫清阳:变态倒是专拣软的捏
    你这样的,落到他们手里,他们也不接
  • 逸之:「陶家一个月4100元钱的总收入,连单反相机的一个镜片都买不起。」

    这个比方很不恰当
  • 娱人励己:为什么有这么坏的老师,地狱空荡荡,恶人在人间。
  • Bruce徐:越来越大的贫富悬殊
    会让这个社会越来越浮躁 更加攀比 越来越不知道自己内心深处需要什么
    除了钱 还是人民币 基本见人就会 不自主张口一句 我这表 我这车 我XX
    越比 每个人就越没有安全感 就怕自己被人 认为自己是一个没本事 没前途 没能力的“穷人”
    贫穷不可怕 最怕自己还认命 认我们这里会比不上别人 话不能乱说 只要走错一步 自己肯定会毁掉家里所有
    因为我只有会读书 只会努力附和 这样才能让大家满意
    而我自己 无所谓 也不重要 只要能赚到钱 让我品尝 哪怕就一口 那只属于富人的空气 我就足够了
    也就是太多穷人家长 家族心里那根深蒂固的思维 已经到每一代每个人的DNA里面
    只有在这个源头 找到和解 拥抱那些极端化的一条路思想 才有可能 一步步走向心灵上的“富裕”
    找回自己的路很长 但总比一辈子精神上“贫穷”更加重要
  • YOUNGLSH:好怕,不敢考研了
  • 榕小蜂2:物质上的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穷。
    幸好我心理变态。
  • 妖霞凝:真是一篇良心文章。拼命努力却无法改变,志向高远却前途晦暗,这样的人真的活的最痛苦。如果他们只是甘于平庸,随便找个工作过着一亩三分地的日子,对于生活没有要求,自然不懂痛苦;如果他们不仅有心上进,更有种种外界条件帮助着他们,虽然辛苦,却也快乐。明明什么都懂,拼命改变却仍改变不了,这样的人生真的是是最痛苦的。
  • 1fbdb258b8f5:就感觉贫穷,有些时候我们都不知道我们要追求的是什么?有些时候可能知道自己要追求什么,又没有很好的办法去努力完成,感觉很无奈。
  • 1fbdb258b8f5:说到贫穷,不要让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就要让自己变得更加的优秀。让自己变得更加的富贵。就需要自己要有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不断的提高改变自己,要有好的学习资源。
    Bruce徐:@x心平常自非凡 支持 现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升级途径那么多(公众号/得到/线下) 肯定有非常多出路
    考研 博士是一条 但还有更多 只要去尝试

本文标题:高校学子跳楼, 我看到的两个世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es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