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看庞余亮老师怎样举重若轻

20.看庞余亮老师怎样举重若轻

作者: 蜀桐的花间晚照 | 来源:发表于2022-09-30 21:06 被阅读0次

    庞老师的《笔头上的牙痕》,可谓举重若轻地侧写生活之痛的佳作。

  一个有些与众不同的学生:离学校不远却喜欢在学校撘伙,而交到学校的米总是由奶奶背着送来的,这里有庞老师的留白。

    别的撘伙学生都是自己背米来。

    他虽然有些冷冷的态度,但在一次捐款活动中他热情爆发,捐出50元,成为全校第一名。

    另外他还有与众不同的城里孩子那样的新衣服,一般都是在暑假过后的那段日子,是他与父母在一起过了暑假的标志。

    然而,仿佛有一种“乐极生悲”的节奏在等着这个孩子。

    庞老师在写了他的光鲜之后,突然笔锋一转,说他们父母出事了。

    庞老师经过斟酌的用词,让我们感觉到其心里的温暖与不忍!

  “谁能料到他搞水上运输的父母出事了呢?两人船毁人无”,而将那一个“死”字,放在了括号里面。

    后来“我”和班长去家访送同学们给他的捐款,他正在跟奶奶发火,几乎是吼。“我想批评他,话到嘴边又忍住了。”

    这里庞老师并没有为自己的心理活动留下只言片语,而是用“话到嘴边又忍住了。”这样的描述,让读者自己去领会,无形中读者当然会自动“脑补”。

    当他回到学校的时候,“我”看到他穿了一双贴着白胶布的鞋子,如“一团永远不能融化的雪。”可谓“寒冷扎骨”呀!

    这个本来冷冷的孩子,遭受巨大变故以后,似乎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但是细心的老师还是发现了他的变化——咬铅笔。

  “我”去制止,他就不咬了,可一转眼依然故我,打开铅笔盒,所有铅笔头全是他的牙齿咬的凹痕。

    通篇文字,关于孩子的痛苦伤心未着一字,而他的变化和深刻的痛苦,以沉默和咬铅笔呈现出来,我们也跟着他沉默下去了。

    潜台词所说的社会问题,让人想起了 鲁迅《纪念刘和珍君》里,关于人生和鲜血的文字。但是庞余亮老师没有说出来,只是在无形中对接了中国文学已然累积起来的深度和高度上,让读者能够“看见”。

    这大约就是举重若轻的写法吧?收住了写,有时更加有力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看庞余亮老师怎样举重若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gd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