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作者: 竹林明月 | 来源:发表于2019-05-12 20:10 被阅读298次

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在纽黑文市贴出一张招募普通市民来参加语言学习的广告。教授让前来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担任“教师”和“学生”两个角色。教师在外屋向学生提问,而学生则被固定在内屋的椅子上,负责答题。

教授说,有研究表明,惩罚会让学生更加有效的学习。因此,当学生答错题时,教师要操纵设备给学生电击,并且电击强度会逐渐增强。担任老师角色的受试者不知道的是,这个学生其实是教授找来的一个演员,同时也不会有真正地电击。

刚开始,这个演员较好的回答了问题,随后,开始出现了失误。于是老师根据实验要求开始给学生电击。当电击强度达到了75伏的时候,里面的学生开始发出疼痛的叫声。人体能接受的安全电压是36伏,显然实验电压已经超出了安全范围。

当电压达到120伏时,里面的学生就是自己好像心脏病要发作,恳求停止实验。当电压达到150伏时,里面的学生发出一声惨叫,失去知觉,不再有任何反应。

通常,担任教师的受试者会向教授咨询,是否停止实验,而教授只会说:你必须继续。直到教授连说三次继续后,教师仍然拒绝电击内屋的学生,实验介绍。

现在问题是,听到内屋学生发出的各种惨叫和求情,这些来担任老师的普通市民究竟会在什么时候停止电击?

实验的结果令人震惊,70%的人会选择不断电击内屋的学生,只到按下300伏的电击按钮。而此时内屋的学生看上去已经不省人事。

是什么让这些普通市民变成了恶魔?心理学家发现了深层的原因是,

我们希望通过服从的行为,能够被一个群体所接受。

在一方面,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另一方面,我们每个人更是社会的人,只有在社会的框架里,在群体的归属中,才能定义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价值。

嫉妒、悲伤、愤怒、害怕、羞愧和孤独,就是我们被群体质疑,抛弃时产生的负面情绪;爱、欢乐、自豪和高兴就,就是我们被一个群体接纳时产生的正面情绪。被群体抛弃是对人最大的惩罚。

人是社会的人,离开社会的框架,离开群体的影响,忽略人与人的交互,我们是不可能真正认识自己的。

相关文章

  • 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属于群体性。一个人的行为,会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塑造大环境很重要,这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当然...

  • 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记得古典说过最大的聪明是善良,其实我一直不能理解,现在站...

  • 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反思>2018年05月15日 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 知道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存在,就会不断扩展自己的能力圈、资源。...

  • 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耶鲁大学教授斯坦利•米尔格兰姆在纽黑文市贴出一张招募普通市民来参加语言学习的广告。教授让前来参加实验的人分别担任“...

  • 8.8

    有什么样的大脑,就有什么样的心理。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我们的行为只有在社会中得到认可,我们的心理才会找到归属,认...

  • 心理状态评估之二(NO 12)

    心理状态的识别和应对 一、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心理问题也常常会带有社会色彩。作为70后的我们那个年代,出生在农村...

  • 220407心理学四大公理

    心理学有四大公理: 基因为心理设置了初始参数、大脑为心理提供了生理限制、大脑可以扭曲现实,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这...

  • 心理与社会

    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我们的心理活动受社会潮流的影响。 很多时候我们对企业,对公司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

  • 公理‖4.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今天看到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概念——脑岛。 什么是脑岛呢?它是心理学里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脑岛管理着人的认知、情感等多种...

  • 7-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20210718

    米尔格兰姆的服从实验,为什么好人变成恶魔? 70%人选择不断电击内屋学生,内屋学生已不省人事。 两种可能: 1、对...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社会是心理的最终归属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lha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