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乐吾在《子平粹言》序言中提到:“子平学说虽然未敢侪于科学,庶冀后之学者易于入门,不为歧路所惑,或能精益求精,发扬光大,进而入于科学之林,亦我国学术之光也”。
好感人,拳拳之心,几近哽咽,立足子平,胸怀国家。
徐的真实命理水平我们无法得知,但其对命理格局体系传播,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大部分接触命理格局之人,其入门知识框架都源于徐的《子平真诠评注》,然后一发而不可收拾,皓首十多年也没整明白徐到评注写了啥。
从其在《子平粹言》序中便可得知,他是目标主义者,先设定目标,然后通过各种或有或无的理论及观点,阐述八字成败救应,再得出其认为应该得到的八字状态。
没有乱讲,看看这个序言。作为易学分支的八字命理,为毛非要“进而入于科学之林”?赛先生就这么香么?有点文化自信好伐。这种自降身段、曲意逢迎、执意入赘的态度,怎么让人敢于相信你是科学呢~
一个非理性文化现象以及衍生出来的思维方式和人生解构哲学,是不能立赛先生的牌坊的,大家不在一个频道上,也无孰高孰低之说,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构建着我们宏大的世界和人生。这个世界不是线性的,不是一根筋,何况易学还冲破了想象与现实的封印,使两者互相结合,让人感受到更加魔幻的酸甜苦辣。
看看弗洛伊德,一个喜欢解梦的朋克大咖,击碎理性主义传统,把非理性硬生生的浇筑在影响人类行为的关键因素中,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位正视人类灵魂问题的人”。人家都重视灵魂了,还在乎什么赛先生?
上面开玩笑式的写这些,是为什么呢?
为了我们后续展开讲格局,因为格局的论法,遵循固定模式,有一套类似于基础理论和技法的路径可以使用。这点和取象技法区别非常大,取象是“开篇八个字,后面全靠嘴”。格局不一样,一是一,二是二,没有骑墙之说。
具体的方法和技法,完全确定,这也是为何绝大多数人可以学会八字格局的原因,甚至自学都可以学到比较牛的水平。
为何市面上这种人又特别少呢?纵观行走在网络和线下的各种大仙,真正搞格局的少之又少,要么打着格局的幌子卖狗肉,要么卖符水,总之比较水。
而孜孜自学之人,又雾水横流,找不到抓手。时而把格局技法用在取象上,时而用在健康上,有时会还用在六亲上,杂糅在一起,剪不断,理还乱,是格局。最终归结为自己悟性太低,玄学是忽悠。
上来就讲悟性的,和成功学差不多,都属于封建和迷信,潜藏着好多韭菜养殖大户。
都说格局好使,但多数人没见过怎么用,听的时候厉害,真正看到时又看不懂,成了薛定谔的格局。
原因总体来讲,有这几种:
一、指导思想和格局理论的混淆
是的,通过刨根问底、翻箱倒柜、掘地三尺、翻山越岭、跋山涉水的追寻,我们都已经知道命理不属于科学,其根源的非理性与非逻辑性,让很多现代人对其抱有极其暧昧的看法,不敢完全信,又不敢完全不信。这不是命理本身的问题,这是我们接受的教育对思想造成的现实影响,具体不展开,后续专门写这点。
基于群众对命理的认知,以及根源的非科学性,多数人会觉得这玩意很“玄乎”,所以不会有确定性的理论和技法包含在内。
这没有错,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但这是认识的初级阶段。
这样的认知,对于我们学习命理有极大的正向作用。正因为不确定,我们才会一直处于灵活多变的状态,可以随时调整思路和技法,多次修正路径,摆脱依赖,从而无限接近事实真象。毕竟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命理也是如此。
但是,宏观的多样以及变化性,不代表我们具体理论和技法的非确定性,特别是在格局体系中。
命理格局基于十神的底层含义,以及代表的人事之理,搭建人生事项特别是事业、社会地位、成就的框架体系,其理论和路线是极其确定的。
我们不讲字碰字,讲的是十神搭配成败。
有成败,就有衡量标准,标准必须确定,不能双标,我们要讲科学,对不对~
所以,格局理论,就是根据确定性原则和标准,衡量和分析八字成败。
二、格局本身认识不清
关于格局的认识,我这里不用讲太多,之前写过一些文章,供大家参考,这是本公号的文章链接,如下:
三、格局与其因素的混淆
格局路线的确定,不代表其它命理框架内容的确定性,特别是象法部分。
象法过于玄幻,以至于让人很难拿捏准确,我在命理教学过程中,对于象法的铺垫是长的。只有把命理其它所有的知识讲完之后,才会讲象法。
过早学习象法,容易走火入魔,会让人沉迷于小打小闹,荒废时光。这种短期的行为,我们是不能接受的。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四、笨与懒
这个就更简单了,简单不代表容易。
这都让我讲,那你就太懒了~
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文章会以格局为主线,依托《子平真诠》解读,把格局相关问题都说清楚。格局的例子,以《子平真诠评注》的例子为主。
中间会穿插《巫咸撮要》解读,以及一些口水文章。
以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