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1166/120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
昨天看了罗振宇老师的一段视频,是一段《我不知道啊》中的谈话,挺有意思的,分享一下。
大意是,他现在不敢劝年轻人。
以前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自嘲「韭菜」,如今却自称「干电池」,韭菜要一茬一茬割,还要施肥,等着再长,不能割太狠,但是干电池充电点就用,用完即弃,这样的自黑让人悲从中来。
所以,他不敢妄议年轻人现在的状态,不敢劝。
虽然很多人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但是还是有可能去改变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向好发展。
尽可能掌控自己命运的开关,就在自己手中,打开这个开关也很简单,其实就是用心而已。
比如,很多应聘他们公司得到的大学生,竟然有一半以上,都没有下载他们的APP得到,他们认为自己学校好、成绩好、资质好,怎么就不能入职呢。
他提到公司里一位设计师的有趣操作,这位设计师来求职的时候,没干啥别的,就是提前半天到故宫红墙面前自拍一张,稍微修图一下。
然后来公司应聘说,发现这个季节故宫下午四点钟的红墙拍出来,跟得到公司主题色橙色是一样的。
最终被顺利录取了。
在罗振宇老师看来,这么做,并不难,其实只是用心与否的区别,能不能自己定义命题、定义目标,用有心人的方式去做事,去往前拱。
现在的时代,这样的人,太稀缺了,这样的人,做事一定成。
看完这段简短的谈话,感受到了两种区别。
一个区别,是罗振宇老师作为过来人、创业者的心态跟大学生心态的区别,他走过的路、做过的事,被验证能走通,但是又不能好为人师,给年轻人上课,不懂年轻人所思所想所忧所虑。
动辄以导师口吻去指导年轻人,很容易被反感,被指责油腻,被流量反噬。
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即便中年人、过来人们觉得自己都经历过,甚至说自己心态还很年轻,可实际上跟当下的年轻人,还是有很大的距离。
大家成长的环境不一样,面对的问题不一样,想得不一样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想必他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尽可能以旁观者视角去看,点出那层窗户纸。
另一个区别是,用心人和无心者的区别。
是不是用心,有没有自己去命题、定目标、找方法,跟年纪的关系不大。
现实中的人们参差不齐,有所谓的成年人、过来人,心态并不成熟,做事并不用心,也有小孩哥、小年轻做事特别用心,年纪轻轻就很精彩。
是不是用心,跟个人禀赋及动机关系很大。
一般来说,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人们都会用心,投入时间精力去做,甚至废寝忘食。
当然也会受到利益驱动,不过持续性和强烈程度还是不如自发性的强。
也许,去得到求职却没有下载得到APP的大学生,对于这个岗位、公司及行业,并没有那么大的兴趣,也没有那么强的动机,于是也就没有那么用心。
他们感兴趣的点,用心的地方,肯定是有,只不过罗振宇老师不知道而已,他看到的只是求职应聘这一个侧面。
好了,以上是今天的分享。
祝我们都能做一个用心人,用心生活,用心工作,用心去给自己定义问题、设定目标,尽己所能掌控命运。
希望对你有启发,转发是最好的赞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