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泡的是红茶,据说对胃好。
喝茶的时候总结了一下,其实我和我的团队更像是《水浒》里的梁山汉子,想一想上一次给大家写信还是2011年的时候,刚才看书的时候又萌发了这个念头。
当年那一封信我先是给每个人发了一份,后来发布到了QQ空间日志里,内容大致是表达自己对“礼、义、廉、耻”与职场生存的看法,现在看看,觉得很是可笑。
为什么用《水浒》比喻呢?因为梁山好汉大都是无路可走被“逼上梁山”,我和我的“小伙伴儿”们也是,没有双江、李刚那样的爹,也没有嘉诚、庆后这样的亲眷,为了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质量,努力的用汗水和智慧在市场中打拼,说白了就是:生活所迫!我想,谁要是能当上公务员或去国企上班,或者是能去跨国企业做OFFICE白领,大概谁也不会跑到我这个山头上来。
我自认为我不是个好老板,而且我也很反感“老板”这个词,我觉得我叫做“创业者”更恰当。创业初期的梁山好汉没有啥企业文化,唯一凝聚他们的就是一个“义”字,所以他们的会议室早期也叫“聚义堂”。之所以我不觉得自己是个好老板,是在对于团队管理上,我的“义气”成分所产生的影响十分严重。比如,在请假上,我几乎从没有说过“不”,比如在个人奖惩上,永远是奖多罚少,导致很多制度都是白纸一张。
有一篇文章叫《老板的境界》大致是说当老板的要具备三种素质,即“看不见、听不到、做不了”。
所谓“看不见”就是老板在完善了管理体系以后,要真正把工作落实在每个人身上,不要随便干涉下属的权限,否则就会出现老板干活,员工看的现象,这样的公司也没有太大的发展。于企业里的很多事情,老板知道就好了,要假装看不见,让下面的人处理为好,这是考察下面人能力的好机会。如果老板此时耐不住寂寞出手,员工会形成依赖感,总盼望着“上帝之手”为他解忧,进而降低企业的效率。
第二“听不到”,说的是如果老板听觉灵敏的话,小道消息很容易传到他耳朵中,那他是听还是不听呢,如果他听的话,公司的小道消息会更多,让正式的信息渠道出现瘫痪。
“做不了”说的是老板还要想到,做不到。这样才能让下面的人多想,才能开启下面人的智慧,让下面的人多做,培养做事情的能力,才是在培养人才。如果要是用以上三种标准来衡量我的话,我可真的是不及格了。
我个人很是喜欢玩《红警》、《龙之崛起》、《三国志》这样的策略经营型游戏,喜欢那种团队协作,指挥千军万马的感觉、喜欢那种获胜后的成就感,但是在现实的团队管理中,那点玩游戏得来的经验也真的是微不足道。
有这么一句话“制度是绝情的,管理是无情的,执行是合理的”这一点,在管理团队上的我做的很是欠缺。可是,即便如此,我也宁愿做个“聚义堂”的人,可能是我觉得所谓义气,往往也是一种包容,只不过这种包容也是有限度的。
《水浒》里的“聚义堂”后来被宋江改成了“忠义堂”,大概这也是梁山公司企业文化的升级吧。说道文化我就想到我2011年那封信,为什么现在看起来觉得可笑,“礼义廉耻”这样的东西连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教好,仅仅凭着我的只言片语又能输出多少呢?
我在部队当兵的时候,有一年秋天,我望着军营里纷纷的落叶不由得“湿”性大发,念了一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结果连长听到了把我叫到跟前,一边揪着我嘴唇上刚刚长出的绒毛一边奚落我说:小B崽子,还知道“做爱”呢?!
记得有一次,公司负责发行的一名大学毕业不久的员工因为做错事我批评了他几句,他哭了。他委屈的说:这么长时间我开公司的车,从来没有在加油和修车上捞过好处,你还说我……
当时我很震惊,原来,在他的观念里,捞公司的油水是应该的是理所当然的,不捞才是委屈呢!
今天下午的时候,有一个老朋友来找我,聊天中得知他要创业,我给他的建议却是:“你创业最终是要失败的,但是会赢得失败的经验”。
折腾先生 2013.8.30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