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过度客体和母婴关系

过度客体和母婴关系

作者: 于丽萍_ylp | 来源:发表于2020-05-22 22:22 被阅读0次

温尼科特的一些理论和术语,绝大部分是通过直觉、感觉而来的,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创造。

过渡性客体:既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的一个存在物。

过渡性客体的意义:婴儿可以控制的除了母亲以外的其他的东西。非我的拥有。

通过过渡性客体,婴儿可以体会到自己的无所不能的控制感。

成人状态:控制自己就能体会到自己的全能感,不需要去控制外界。

60分妈妈——足够好的妈妈:介于完美无缺的母亲和糟糕的母亲之间的状态。

做事情如果要完美的话,就是不能承受那种不完美的那种糟糕的感觉,就会把缺陷投射到别人身上。

孩子从妈妈的脸上看到是自己。

在孩子恨妈妈之前,先下手恨孩子,先把孩子推开。

抱持性环境:

当孩子说“我是世界之王”,孩子被惊吓了,爸爸会说:不要怕,有我在。这就是抱持性环境。而一个贬低孩子的爸爸会讽刺孩子,俗话中的“穿小鞋”可以表达这个与抱持性环境完全相反的意思。

一个好的咨询师就是让一个童年“穿小鞋”被扭曲的心理得到矫正。

母婴间隙:人本主义认为,人有完全充分的自我发展的潜能。所以,对孩子的发展要有着基本的信任。制造出这个空隙,让孩子能够更好的发展。

成长:从客体关系的角度来说,任何成长,都是心理发育与妈妈之间的距离的增加。

中国的传统文化会让人与人之间的控制显得比较重要。

没有被满足的部分,会让孩子的创造性得到发展。但不满足也不要太大。

生命不可以被别人规划。

温尼科特认为:自己的解释根本起不了什么治疗作用,只是让来访者了解自己想帮助来访者的迫切的愿望。

分析的失败是分析师的失败,是因为这个分析没有贴近和符合来访者。

什么观点并不重要,对和错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发生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情绪是什么。

相关文章

  • 过度客体和母婴关系

    温尼科特的一些理论和术语,绝大部分是通过直觉、感觉而来的,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创造。 过渡性客体:既不是主体,也不是...

  • 《有限家庭责任》3

    从虚假客体走向真实客体 01失败的母婴关系来自虚假 真实的母婴互动,最开始是妈妈完全围绕婴儿的需求,帮助婴儿发现自...

  • 客体关系学备忘录No.2

    客体关系学备忘录No.2 客体关系学里的大神都是非常有趣的人,“失败的母亲”克莱因关注于母婴关系的框架,研究婴儿在...

  • 过度客体

    愿此时平淡,若彼时灿烂。 ——张爱玲

  • 同一客体,不同主体,其结论迥然不同

    文/金之广 主体和客体,属于哲学范畴。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客体制约主体,同时主体反映客体。另...

  • 装睡的人不敢睁眼,我选择慢慢醒来。

    20190523作业-韩淑欣 客体关系理论,是在精神分析系统理论框架中探讨人际关系,主要探讨的是母婴关系对个体精神...

  • 客体关系—理论(笔记)

    一、什么是客体关系,客体关系=客体+关系,客体指人类客体;关系,即与他人的关系。 1、外在的 or内在的 2、虚...

  • “焦点”拾贝.新春篇53

    ——我爱你!孩子(一) 母亲节里,宋老师精分课恰好讲母婴关系、客体养育。晚上回来禁不住怀念妈妈...

  • 温尼科特之母婴关系

    课程回顾 第九讲 温尼科特之母婴关系 一、客体关系理论学派间的巨大冲突 [太阳]安娜•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的自我功...

  • 客体关系---温尼科特之母婴关系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相互残杀的关系。 温尼科特是英国重要的精神分析...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过度客体和母婴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cch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