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是六月写的,不过现在才发出来。
01
六月已经过半,对于大学生来说,意味着步步紧逼的各种ddl和近在眼前的期末考试。
尤其是那些平时不那么认真学习的同学,到了这个时候,每天都像热锅上的蚂蚁,手忙脚乱。今天要赶这门课的论文,明天要交那门课的作业,后天另一门课的结课考试就来了。
刚刚看见班群里聊得热火朝天,谈到了学校图书馆的24小时自习室。
“图书馆的24小时自习室什么时候才开放啊?我的ddl等不及了。”
“估计快了吧!到时候24小时自习室就被我们承包了。”
“正好,看一看凌晨三点的图书馆。”
24小时自习室,顾名思义,就是一天24小时都开放的自习室,一般在期末考试前两周左右开放,以供学生复习备考。
24小时自习室开放的本意确实是供学生复习备考,但实际上,却被学生用来临时抱佛脚。
在大学里,不难发现,总有那么一群人,平常上课见不到人影,即便偶尔去了教室也没有在听讲,所有的课程作业、论文都恨不得推到ddl的最后一秒钟。结果到了期末的时候,一天恨不得当成十天用。
更可怕的是,有很多人已经把这种情况当成了一种理所当然。
平时学习不上心,课程作业不合理安排时间完成,到了最后提交作业的最后期限来了,期末考试也近在眼前了,才意识到自己有好多事要做。
大学生的拖延症,为什么越来越严重了?究竟要怎么样才能治好?
02
小羽在开学选课的时候怀着“这学期多选修几门课,下学期就能少修几门课”的心思选了好几门的选修课。
选课一时爽,期末火葬场。这句话就是对小羽最真实的写照。平常小羽对学习就不是很用心,很多课程作业很早就发布了,但他总想着还早、还早、还有时间,到时候再做。宁愿在宿舍睡懒觉打游戏甚至是瘫在床上发呆也不去碰那些作业。
最后到了期末的时候,小羽彻底地慌了,因为等着他的除了最后的期末考试,还有一堆课程作业和选修课的结课考试。
没有办法,不想期末成绩单上见红,最后几天非得拼命不可。期末的那段时间,小羽成天泡在图书馆的24小时自习室里,别人都道小羽在努力备考。只有他自己知道:这个时候努力的样子,正是因为平常的不用功。
在这短短的几周时间里,想要做完整个学期该做的事情并且拿到不俗的成绩,又怎么可能呢?
即使期末那一段时间天天待在图书馆里,小羽的期末成绩还是很不理想,虽然不至于挂科,但也徘徊在挂科的边缘。
其实拖延症的根本,在于懒惰和空想。
想拿到平时成绩却不愿意动手做课程作业,想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却从来不去练习,想期末考好平时却不认真学习,想过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却只是像咸鱼一样躺在宿舍玩手机。只想不做,不就是想不劳而获吗?
多少人在初进大学时,幻想着自己要在大学实现什么,得到什么,幻想着自己要在毕业的时候成为什么样的人。但这愿望一拖再拖,不小心就拖到了毕业。归根结底,就是因为想得太多,却没有付出相应的努力,最后只是成为了空想。
内心对自己的期待值有多大,最后幻想打破地就有多干脆,毕竟哪儿有不劳而获这么好的事情。
在大学里,拖延症的后果除了不太好看的成绩单之外,更严重的是原本应该努力的大好时光就那样浑浑噩噩、碌碌无为地过去了。
03
前几天采访了一位即将毕业的学姐。
学姐是名副其实的学霸,成绩好,绩点高,四级六级雅思托福,年年奖学金,老师赞不绝口,同学竞相称羡,最后成功拿到国外名校的offer,马上就要出国深造。
在分享学习经验的时候她是这样说的:
大学看起来长,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把每一天都过得充实丰富有意义是大学里最重要的。不需要每天埋头学习,但是要怎么安排学习时间心里要有数,不要老想着还有以后。以后确实还有,但现在都过不好的话,连谈以后的资格都没有。”
后来逛朋友圈时无意间发现,学姐的朋友圈和大多数人不太一样,没有繁冗的文字和多样的图片,只有好书分享、读书心得和旅行感受,简单明了,却洋溢着满满的自信与从容。在大学四年里,学姐的每一天都过得充实又丰富,就像她说的那样。
读书旅行,把每一天过得充实丰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那才是一个大学生最美好的样子。
大学生的拖延症越来越严重,殊不知,他们拖延的不是一个一个的任务,而是自己的最美好、最应该奋斗的美好时光。
时光从不留情,却有一双慧眼,你怎么对待它,它就怎样对待你。
04
拖延的实质就等同于浪费,浪费时间,浪费资源,浪费精力,浪费自己所拥有的一切。
大学是进入社会前最后的象牙塔,是用来丰富和充实自己的时间,不是拿来浪费的时间。
过凌晨三点的图书馆并不能说明你努力,那只是习惯了懒惰和浪费时间的人为了自己的空想不被打破所做的最后的挣扎。
图书馆是个好地方,但希望你去时要么阳光明媚,要么灯火通明,而不是夜深人静,无人问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