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达尔文的进化论学说来看,人类是由猿类进化而来,经过长期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现在的人类,那么在这一进化过程当中脑容量越来越大,随着智力的产生,思维能力也不断的完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人类思维。
人类的思维运行建立在三大逻辑格律之上,他们分别为:纯逻辑、归纳法、演绎法。


何为纯逻辑?
纯逻辑是指完全由人类自己抽象出来,不借助任何的现实经验,只研究思想的单纯形式。
一般哲学中一些事物的推理会用到纯逻辑思维,他与现实有关吗?这是无法证实的。
纯逻辑是一种极其晦涩难懂的思维,掌握这种思维的人绝对是那种有开天辟地能力之人,但这种思维不是一般人能够领略到学到并坚持运用的。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最重要的两大思维运行逻辑格律,我们着重介绍这两大者。
首先人类的两种认知模式,
第一种是依靠经验事实,它主要是依靠的是感性思维,
第二种依靠概念观念,他主要依靠的是理性思维。
由此推出来的两种思维逻辑分别为建立在感性经验上的归纳法,以及建立在理性思维上的演绎法。
归纳是对感性经验(内容)的归纳,演绎是对理性思维(模型)的演绎。


归纳法:(最基础、最常见的用智方式)
归纳法是借助感觉、经验积累和知识。
空间性归纳:例如很多地区的天鹅是白的,那么归纳推出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的。
时间性归纳:就是依靠过去的经验,例如太阳从东方升起,所以就归纳推出以后的太阳都会从东方升起。
通过我举的例子你可以看出来,归纳法有一个致命的bug!
那就是需要一个重要的隐性假设:未来和过去一样或者说它是一种连续性假设。
比如当你从世界的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只黑天鹅,那么这一个归纳出来的全世界的天鹅都是白的这个结论就崩塌了。
同理,如果有一天太阳没有从东方升起,而是从北方升起,那么太阳会一直从东方升起这个结论就崩塌了。
也就是说结论的成立是建立在一种连续性的假设上,一旦这个假设错了,那么它所推出来的一连串的东西全都是错的,崩溃了也就说。
这里简单介绍一下什么是连续性假设:它是个循环论证,他所需要的证据就是他要证明的对象,连续性假设在逻辑上无法证明。
因为我就是要用A(根据经验得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去证明A(结论得到的太阳从东方升起),而且我假定自己的假定是对的,一旦在某一天发现自己的假定出错了,那么这整套系统就崩溃!
归纳法有一个谬论,就是即使所有的前提都正确(根据经验得到的天鹅是白的),那么结论依然有可能错误(因为发现了一只白天鹅),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必须建立在并不存在的连续性假设上。
所以归纳法的局限性就在于它只能得出概论性的趋势,而不是必然的知识。可以这样理解:根据经验可知天鹅是白的,那么绝大多数天鹅都是白的,如果有黑的也是极少极少数。
所以当你学习的时候,你是学习碎片类型的知识?还是通过归纳学习经验背后的模型?


所谓经验背后的模型(一种一般性知识),就是用这个模型可以概括所有的经验,所以如果想成为高手的话,那么就不要费很大的力气去学习单个碎片性知识或经验,因为你只需学习一个模型,就可以概括推出出所有的知识经验。
学习会让自己觉得很骄傲,会让自己很自以为是。各位不要因为那么一个知识就沾沾自喜,因为你学到的可能只是一个经验,而高手已经通过归纳法得到了一个可以概括出所有经验的一个模型。
用上面这个图来解释我要说的:
比如你学了一个知识叫a1,后来你又学了一个a2,之后你又写了一个a3,但是这里的a知识都可以用A这个模型来概括。当你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学得很充实,甚至为自己的努力而感动自己的时候,高手可能已经学了A、B、C这几个模型,他不仅可以通过A来概括你所学的以及没学的a知识,还能说一些你不知道的b1、b9、c13这类的知识。
所以通过对归纳法的讲解,你应该明白自己所处的学习段位了吧。


演绎法(较高级的用智方式)
演绎法是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法。推论前提与结论之间的联系是必然的,是一种确实性推理。就是说由前提(A)一定能够推出(B),前提和结论之间一定有必然的关系。比如你和你爸的顺序就是一种必然关系,先有你爸后有你。
演绎推理可以不需要依靠一般性知识,如果需要依赖一般性知识来作为前提,那么通常要依赖由归纳法得出来的一般性知识。最常见的演绎推理形式就是三段论。
Ps:如果你三段论学的好的话,怼人无敌。
应用场景:

就这张图,由这个图其实可以看到,如果你要对A进行知识的积累的时候,用归纳法是最有效的。但是由于归纳法的局限性,你知道它归纳出来的只是A这个知识,从A到B进行转换,归纳法立刻失效。因为你不可能从“天鹅都是白“的推出“行星就是圆的”,因为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学习的时候,模型要优于知识经验,但学习模型时要知道它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的应用场景。
演绎法是一种更高级的用智方式,使用演绎法会消耗更多的大脑认知资源,而人类进化出来的大脑模式是能不用脑就不用脑(认知吝啬鬼原则),所以使用演绎法是一种反直觉的,但却可以创造巨大价值。他是从已知模型推出新的模型,也就是说你可能会经历由归纳法得出来的A和B去证明C的存在的场景。


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就是你如何判断你找的用以推论的元素就是对的,如果这个因素也是根据归纳法得出来的,那么上一节讲的来说,推理出来的东西也不就是无效了吗?
如何保证结论的正确性?有且只有一个办法。
就是使用的前提必须是真实的,那么这样的结论自然也就继承了前提的真实性。
而这个前提必须是来自于更高一级的推理,而保证更高一级的推理的正确性则是来源于更更高级的推理,以此类推,可以无限的往高处进行推理。但是不能这样无限的倒推下去,他必然有一个确定的起点。
这个起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本质或者说是根,由这个本质或者是跟来延伸出来千千万万个元素。就像道家所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们要找的就是最终的这个“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