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说到“差一点,”脑子里的第一反应是:都是熬过去的,没什么特别的诀窍方法,就是熬一熬,熬过去了回头看,不算什么呢。但后悔、遗憾都会继续保持,但心如乱麻的那种状态会慢慢恢复一些。
想了想,还跟朋友聊了几句,依然觉得是靠熬过去的。但人生差的其实不只是“差一点“,看似差一点,其实差很多,就像我们看“差不多先生”一样的。高考差想去的地方一分,其实差一分跟差100分没差别;甚至差一点点就能见到病重的奶奶最后一面,其实差一点点跟差一年没太多差别,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描述这个回答,我就是觉得这样的“差一点”本身不是让你遗憾、后悔的东西,造成的结果才是。遗憾难堪,有各种心里疏导的方式,但本质上也差不多,让自己舒坦些,轻松一点儿熬过去。
每次回家都跟妈妈聊天,话题越聊越深,妈妈会讲起她的人生,也有“差一点“。她差一点就不用嫁给我爸了,就是差一点,一辈子毁掉了。
我高中最好的朋友,他本来也有机会念大学的,但就是少年轻狂,也就“差一点”,差一点就念大学了,常常也遗憾、悔恨。
以前小看了阅历跟年龄的力量,不太能理解“20脱冠,30而立,40不惑,50知天命,60花甲“背后的含义,现在慢慢大了,能明显感受年岁渐长、阅历日渐丰富带来的那种见识与心胸的拓宽带来的好处。十几岁的爱情,分手能break heart,少年维特之烦恼,折磨死人,觉得这是人生最糟糕的,对“生死”、“家人”反而没有太多压力;三十岁了,回头看少年那点爱情,无论是“差一点在一起“还是”差一点分手“,都挺淡定的,但对于亲人离世、孩子生病,又是新的一轮了,遗憾、懊恼的程度或许会保持,但主题会变的。
慢慢长大的过程,就是锤炼心智的过程,“差一点”的遗憾、懊恼,慢慢被想要而不可得,“差很多”取代。
上次星期回家,我妈妈上街丢了100块钱,回来委屈的都要哭了,日常节俭,100块钱对她来说不是一笔小钱呢。她告诉我,我说:“自己去找个棍来,你这顿打逃不掉了,你肯定是悄悄买衣服了的,还敢骗我。“我妈瞬间就笑了,我小时候春游,带几块钱丢了,回家挨一顿打;生活费丢过,也要挨一顿打。我妈总是不信我是丢了,认为我乱划掉了。谁都是一样的,她觉得她一定不会丢钱的,年纪大了,就慢慢丢三落四了。也怄气呀,平时三块钱上街的车舍不得搭,节约等一块钱的公交车,然后一次性丢100快,这种“差一点就不会丢”的懊恼程度,不比你我的悔恨轻一些。
心态就是这样,慢慢就过去了,但要吃一堑长一智,慢慢让自己离这种“差一点”的遗憾远一些,凡是多做准备,从长计议,按最低目标去估量,提前预估风险,有准备就更容易接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