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你要弄明白 为什么要贷款?
一般贷款无非是这几个原因:
一是手里的钱不够,所以需要贷款。
二是手里有足够的钱买,但是有更好的钱生钱的渠道,所以选择贷款,这样就有多余的钱去做别的理财或者其他的事情。
贷款的好处是什么?
如果有本事把银行的钱借出来投资理财,钱生钱,那相当于是撬动杠杠,利用未来的钱用到当下来投资。
举例:现在借了银行的20万30年的话,假设同时也要给银行20万的利息。
那么现在借的20万,买了房,如果30年后还会只是30万吗?
以中国现在的发展下去,未来肯定是不止的,说不定30年后,你现在这套20万贷款买的房300万都不止了。那么你现在跟银行借的利息20万对于未来的房子300万的资产又算得了什么呢?这就是贷款的好处。用别人的钱来生自己的钱。
那么为什么说,如果贷款的话,要争取首付越低越好,贷款时间越长越好呢?
首先第一,就是上面说的,既然利用别人的钱可以给自己生财,那当然是能够借的越多越好不是吗?
这就好比如,你卖衣服,你进货越多就卖得越多,赚的也就更多,如果你就只进2件衣服,即使全部卖出去,你又能赚得了多少呢?最多也就是赚2件衣服的差价而已。
第二,通货膨胀,
通膨最简单的理解就是,我们现在的100块钱是没有过去5年的100块钱值钱的。也就是钱会随着社会发展物资越来越高,我们的钱就没有现在那么值钱了。每年通货膨胀都会有一个上升的比例的。下面假设每年上涨4%.(其实可能是不止得).
假设每年通胀4%的话,十年累计48%,你现在借的100万,十年后还是还100万的话,十年后还的100万相当于现在的:100/1.48=67.5万,省了3/1。
那如果通胀的不是4%而是更高呢?那你省下来的钱会更多。
意思就是说,你现在虽然跟银行借了100万,利息要50万,总共要还150万。
可是过10年、30年后,如果你还是还150万的话,那个时候的150万是肯定没有现在的150万的。
如果实在太在意50多万的利息,看不到未来,可以向以前看过去,过去50几万的房子现在是几百万了。别说利息,成本都翻了好几倍了。而普通人买房会考虑总成本多少,因为没有办法理解和接受现在的一万元和未来的一万元之间的差别,所以总会情不自禁的计较总额的多少。
如果现在买房你有足够的钱付完全款,你还会贷款吗?
如果是我,我是肯定不会的。为什么呢,因为有多的钱我可以去做别的事情,可以让自己手里的钱变得更多,或者说,最简单的如果你不知道还能怎么把钱变多,如果你有100万付全款买一套房子,而贷款的话,你可以买2套,向更远的未来看去,这样以后你不是赚的更多吗?
买房付全款的只有2种人:
一种是傻逼。
二种是钱多的不缺钱的那种。就好比你买个手机1000快,你还会去分期给银行赚利息吗?那么买房也是这个道理,对于有钱人买套房子就好比我们买手机一样自然是不需要去贷款,白白给银行赚利息的。
为什么现在我还没有房子?因为过去我无知,是个大傻逼。
我之所以现在还没有房子,就是因为我自己之前没有想要近几年就买房,甚至是还有点排斥买房,主要是因为担心每个月的房贷月供会限制了自己,一旦成为了房奴,怕自己没有办法自由的做更多地选择。所以总想着再多攒一点钱以后再买,这样压力就没那么大了。
那为什么我现在不担心自己会成为房奴了呢?
因为学习了理财知识,有了更好的思维,换个角度想,按照每个月还款就和股票定投一样,是为日后投资储存一笔钱这样的思维模式,就不再惧怕成为房奴了。
我以前有些害怕也有些排斥成为房奴。之前虽然也梦寐以求地想要房,却总想着等某一天一夜暴富到足以一口气拿下时再入手,所以一直迟迟未有所行动。也就导致了今天在资产上,一直是一无所有的局面。
我现在想到的就是,难到你不买房不成为房奴就不用为自己未来定存或定投一些钱了吗?除非你的回答:是的,我不需要。那我便无话可说了。
但是如果不是的话呢?那我们既然要每个月存钱,比起存在银行或者说拿去买风险也很高的股票,买房投资目前来讲岂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吗?
再往深一点解析,我过去不想成为房奴最主要的是因为“安全感”。因为害怕成为房奴以后,每个月都要还贷款,万一有什么情况,哪个月还不了房贷了,那可怎么办?这就是没有安全感的原因。
但是按照买房就像定投定存一样的思维思考的话,如果讲到安全感,难到现在的你不为未来的你定存定投一些资金资产,你会有安全感吗?
而且每个月有必须要还的钱,其实也有利的一面,那就是会促动自己积极向上,想办法提升自己然后赚更多的钱,因为只要你一想要停下来,你知道每个月还有那么多债务需要等着你,你就不得已要向前冲了。
这一点上我深有体会,平时根本攒不下钱的,15年机缘巧合下买了一个理财产品每个月定存1600元,现在回头看去竟然也不知不觉过了好几年了。这是我工作10年以来,攒下的第一笔财富,也是目前为止的唯一一笔。
努力吧,骚年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