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作者: 钟树堂 | 来源:发表于2017-05-28 10:55 被阅读0次

    爱问:“作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善之功。既知至善知格物矣。”

    爱曰:作以先生之教,推之格物之说,似亦见大略。但朱子之训,其于《书》之‘精一’,《论语》之‘博约’,《孟子》之‘尽心知行’,皆有所证据,以是未能释然。”

    先生曰:“子夏笃信圣人,曾子反求诸己。笃信固亦是,然不如反求之切。今既不得于心,安可狃于旧闻,不求是当?就如朱子亦尊信程子,至其不得于心处,亦何尝苟从?精一、博约、尽心本自与吾说吻合,但未之思耳。朱子格物之训,未免牵合附会,非其本旨。静是一之功,博是约之功。曰仁既明知行合一之说,此可一言而喻。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修身以俟是困知勉行事。朱子错训‘格物’,只为倒看了此意,以‘尽心知性’为‘格物知至’,要初学便去做生知安行事,如何做得!”

相关文章

  • 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爱问:“作闻先生‘止至善’之教,已觉功夫有用力处;但与朱子‘格物’之训,思之终不能合。 先生曰:“格物是止至...

  • 《徐爱录》之二

    学习: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一、格物致知 格:推究;致:求得。穷究事物原理,从而获得知识。出处《礼记·大学》:“致知...

  • 《大学·中庸》读书笔记

    《大学》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止于至善。 而格物致知即明明德,“格”是“格君心之非之格”“格物致知”即是“去人欲...

  • 格物。

    格物致知”是理学经典《大学》的“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 素材句子

    唯有优势才能优秀,唯有真爱才能长情。 格物致知的精神,止于至善的品格,还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一生的宝贵财富。

  • 有本之学2020-10-8

    《大学》一开篇:三纲八目。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首先...

  • “平”说英语 (6)

    “平”说英语第六期格物致知 曾子著作《大学》,开宗明义提出了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

  • 儒家修炼方式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儒家总得的三纲八目。在这里...

  • 关于三纲、八条目

    朋友们,今天我们要想说清楚“格物致知”必须从《大学》的三纲、八条目说起。 三纲: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 八条目:...

  • 如何修身

    儒家修身方法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通过格物致知达到诚意正心,格物致知是基础,诚意正心是结果。格物致知就是修...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acf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