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德刚先生在《从晚清到民国》这本书里,有一段论述“改朝换代”与“改朝换制”。
所谓“改朝换代”,中国自秦至清,都是一个朝代腐朽没落了,新兴势力摧毁腐烂的旧朝,建立起新的朝代,制度仍然不变,还是家天下,还是君主专制。
所谓“改朝换制”,旧社会旧朝代被摧毁之后,建立了新社会新政权,这个政权的组织制度不同于以往。不再是家天下,变成了共和制总统制。
唐德刚评价洪秀全只有改朝之才,而无换制之识。“后来的孙、袁、蒋诸公,对这个“换制”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况洪、杨乎?”这个评价还是很中肯的!
因为换制,的确是极难的事情!
中国革命走过的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立,整整探索了100多年。而关键之关键,又是因为1921年诞生了中国共产党!
换制,首先要知道除了封建制度,还有别的制度。除了皇帝三公九卿这个政权组织形式,还有总统部长的形式。更重要的前提是,这些制度已经有别的国家先行实践过。而这些知识在闭关锁国夜郎自大的状态下,是无法获取的!
仅仅知道这些新的制度形式,不相信其效力,也是不会有换制之识的。我们是如何获得这种认识的?鸦片战争以来,一系列坚船利炮的打击,割地求和的屈辱,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但使我们知道了西方的新制度,也认识了西方新制度的威力。
这两个方面具备,还不行,还得有人去执行去实施。这就是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中山先生率部起义,不知凡几,终于在1911年爆发武昌起义,推倒帝制,改制共和。
唐先生说了“后来的孙、袁、蒋诸公,对这个换制的问题都无法解决”,即孙中山也没有完成这个任务。
前途依然迷茫。于是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发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起始于陈独秀1915年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1916年改为《新青年》)。 1916年蔡元培入主北大,聘请陈独秀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同它的创办人陈独秀一起移师北大。北大在蔡元培治下,囊括大典,网罗众家。《新青年》凭借北大聚集的一批文化精英,展开了轰轰烈烈的新文化运动。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大力宣扬反封建拥护民主拥护,影响了大批青年学子。
1919年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导致五四运动。五四运动后,我国精英探索改造社会的道路发生转变,陈独秀李大钊等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在此悄悄转向!很快,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从此中国面貌焕然一新。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改制过程才完成!
改朝,需要改朝之机,以及改朝之力。时机成熟,匹夫之勇也可完成改朝。项羽就推翻秦朝建立西楚。换制,却十分复杂,首要换制之识,次要换制之机,还要换制之力。最难在换制之识。新中国的诞生,形成换制之识,至少探索了100年!多少仁人志士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甚至生命!概括说,换制需要包藏宇宙之识,捕捉时代潮流之机,吞吐天地之力,坚韧不拔之志,方可成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