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12日
最近参加了王伟华老师的成长课程,(点击查看详细)我想用老师介绍的理论试着解析一下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目前只是有了一点点了解,文章还在不断的构思和完善中。电影中的主人公叫松子。她一生追求爱而不得,最后一个人孤苦伶仃地烂在邋遢破烂的出租房内。她一生的境遇和其出生和成长的原生家庭有密切关系。
原生家庭的相关理论认为:原声家庭中的生活经历,对我们的一生往往具有极大的影响,这种经历的影响和作用并非仅限于我们的童年时期,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对待他人的方式,以及我们的整个世界观,都是原声家庭的环境塑造的。在原生家庭中习得的各种观念也会伴随我们一生。
在松子的原生家庭中,松子有个妹妹从小瘫痪在床。父亲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妹妹身上。电影中有个情节,父亲手里捧着礼物从外面回到家中,松子兴高采烈地迎了上去想去收下礼物,结果伸手过去接到的却是父亲丢下的公文包,而父亲则把礼物给了瘫痪在床的妹妹。
还有一次父亲带松子去游乐园,父亲只关注于演员的演出,而根本不理睬坐在身边的松子。松子看到父亲被其中一个小丑给逗乐了,也学起那个小丑的模样做起了鬼脸给父亲看,一直愁眉不展的父亲被松子逗的哈哈大笑。仿佛一直被当成空气一样存在的松子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获得父亲关注的途径,以至于扮丑博得父亲一笑成了她的一种习惯。
终于有一天,松子将自己恋爱的经历告诉妹妹后,父亲勃然大怒,训斥松子明明知道妹妹没办法像普通人一样谈恋爱,还故意把恋爱的事情告诉妹妹。松子再也受不了,尽管妹妹百般劝阻,松子还是义无反顾地离家出走,大声说出自己对妹妹的恨,她恨妹妹夺取了父亲所有的爱。离家出走之后,父亲思念成疾,不久病逝。妹妹临死之前也是在念叨松子的名字。接连的不幸让松子的兄弟不愿意原谅松子。认为松子给家庭带来巨大的伤害,拒绝让松子回归家庭,没有家庭的松子开始了流浪一般的生活。
舒婷曾在《致橡树》中说过自己的爱情观,她希望自己是在橡树旁边同样高大的木棉。如果说舒婷的爱情观是两棵平等独立的树之间的关系,那么松子的爱情观更像是没有主心骨的藤蔓和大树之间的关系。虽然松子成年之后开始亲密关系时,看似已经远离了原生家庭,仿佛不再受它的影响,但是在其成长的过程中,她并没有从男性那里得到足够的认可和尊重,甚至是被父亲极端漠视。原声家庭的生活没有培养起她独立的人格,这让她在亲密关系中没办法直立,人生的重心都围绕在伴侣上,极度渴望得到来着男性的认可和关注,严重依赖自己的伴侣,这样不稳定的关系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她后半生的坎坷波折。
如果人们幼年时缺乏必要的关爱和指导,长大后就容易产生强烈的幻想,幻想将来会有一个“特殊的人”给自己带来美好的生活。他们真正爱上的是这个想象中的伴侣为自己带来的感觉。
松子对于爱情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情感受挫之后,她充当了作家冈野健夫的情妇,陷入了自己构建的幻想之中。天真地以为自己的情人会为了她而放弃家庭。
松子有本来有自己的职业,也有唱歌的技能,后来还学习了理发。但是她并没有认真规划过自己的职业,也并没有尝试通过被社会认可的职业技能来获得经济上的独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