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欲的追求没有限度。贪婪没有尽头。
人对外在事物的追求没有止境。就像人类的科技进步一样。借助计算机,借助 AI,人类有了长足的进步,科技也有了快速发展。但人类的进步永不会停止。科技带来了人类的进步,也使得人迷失在科技的神话里。
人对幸福的追求往往一厢情愿:妄图通过不断满足的物欲来实现自己对幸福的追求。求于外的贪婪,人性被无限激活。每个人看不到的是自己无限的欲望和自我的无知,却企图通过欲望和无知来获得幸福。
幸福不加外求,也不能外求。
幸福不依赖任何外在物质。幸福是自我的一种状态,一个理想,一种精神自由。幸福可求于内,求于自我之心安。
物质的丰富一定程度上能提高人类的满足感。精神的丰富才能让我们内心感到踏实。物质与精神两者不可偏废,精神是内,物质是外。过多的贪欲只不过是自我的膨胀,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不清楚自己的追求。
人的认知都是通过外在的反馈来反省自己。做好做踏实是一种精神追求。可能你会因为一时的刺激而选择努力,也会因为一时的惩罚而选择自律。胡萝卜和大棒的策略是促进我们进步的短期刺激反射。人的长足进步仍靠自我之意志和长远之坚持。不是一时的刺激和惩罚就能达成的。
人追求自我之认知。认知到自己的愚蠢,我们才能真正避免愚蠢。认识到我们的无知,才有可能避免自己的无知。自我认知的过程就是一个人成长的标识,成长就是一步步改善自我的认知。不断认清自我之真相。
走在迷宫里,犹如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大千世界,我们的视野如此之窄。能看到的是他人。他人的成功,他人的失败,他人的物质财富。我们将外表看到的,视为自己理想的解读。这就是参考系。当我们选错了参考系,那就是选错了地图,地图错了,任何行动指南都是错的。
人类认知的故事都来自他人的解读。人会读懂他人的故事,完全是出于模仿。但要看懂一个人的精神世界,那就得靠自己去探索。当你探索到自我内在的匮乏时,你应感到一种危机感。内在的匮乏是我们幸福缺失的根源。
一个人最应建设的是自己的精神世界。要建设自己的精神大厦。内在的丰盈依赖于我们的精神世界。不假外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不会因为得到一个物件而满足一辈子,也不会因为失去一个物件而难过一辈子。但人会因为获得精神的自由,丰盈而满足一辈子,因失去自我之精神而荒芜一辈子。
精神的大厦是我们内在的追求。一切外物是我们精神的内在反映。我们所知道的,所思维的,所得到的无非是内在的自我满足。人文是人类的共同叙事,是人类共享的精神世界。
自由不假外求,幸福不假外求,唯有精神是自我求索之终极目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