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学拾贝

作者: 爱普洛斯 | 来源:发表于2021-07-16 21:41 被阅读0次

写下这个名字,心里闪过一丝哂笑,在我心里艺术绝对不是一件平民化、大众化的东西,而是一座遥远神圣的殿堂,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出于对艺术的敬畏,对艺术家也充满了敬重。每有大师级人物从我身边经过,肃然起敬,敛声屏气,不敢高声语。直到遇到宋春青老师,才慢慢体会到大师也都是血肉之躯,也有七情六欲,也可以平易近人,共沐风雨。

随闫峰参加老师的个展,对我震动很大,能把字写的那样古朴、雅致、遒劲有力而又变化多端,该有多深的功力啊!看那一幅幅作品,或清丽悠然,有陶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坦然闲适;或古朴厚重,有居庙堂之高、临危不乱忠臣志士的勇敢担当;或洋洋洒洒,挥洒自如,有盛唐李白《将进酒》慷慨激昂中的豪迈。艺术以其夺人心魄的独特魅力征服了我。

我知道自己爱上书法了,虽然一无所知,但心向往之,雀跃难耐。于是郑重其事的宣布,我要去学书法了。母亲笑了:“从小到大,你的字就软的像隔了夜的烂面条,提不起来,快歇着吧!”儿子侧目而视,笑而不语,问他几个意思,答道:“无非就是消磨时光,排遣寂寞,不如去养一条狗?”我这么高大尚的追求在最爱的人那里成了一个笑话,十分气馁。因为贼心不死,在朋友的影响下,最终还是勇敢跳水了。

真正提起笔来,才慢慢体会到,很多事情并非只有热情就能成功的,愿望有多么丰满,现实就有多么骨感。小小毛笔在我手里就如一根根巨椽,重如千金,难以驾驭。每一根线条都变得桀骜不驯,每一个点划都包含无限嘲讽,力透纸背更是一个难以企及的奢望,每个字变得那么陌生,在矛盾中统一,在拧巴中和谐,在纠结中饱满,似曾相识又拒人千里之外。挫败感铺天盖地而来,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绝望,自言自语说:“找虐!”。

转而一想,古人云: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没有足够的经验积累,实战演练,怎能摸到书法艺术的大门?于是买书、买笔、买石头……,用耗资来堆砌自己的信心。

浸润其中,虽然手走的很慢,眼力却不断上升,对各种字帖的认知也逐步完善,始悟书法绝不是写字。其中笔法、字法、章法,环环相扣;内白外白相互衬托;上上下下相互呼应;收放错落有致,变化多端,方为艺术。错一点就面目可憎,绵软无力,挪一毫就形神俱失,无精打采。对我来说,楷书太繁复、隶书太规整、行书太潇洒、草书太奔放,都不是我能够驾驭的,因而选了篆书,雅拙有趣,承载着古人从无到有的智慧和勇气。

其中《散氏盘》、《毛公鼎》拙朴厚重,不合我意。爱上了《周颂鼎》的匀静清秀,从一笔一划摩其形,到一点一滴会其义,颇有体会。正自得意间,有几年书法功底小侄女来探亲:“姑妈,你这是在描字,不是书法。”刚刚积攒起来的那点勇气,像高速公路上奔跑的轮胎,扎进一颗尖锐明亮的钢钉,扑哧一下瘫到路上,乱了心性。

封笔静坐,扪心自问,初心何在?追名逐利,已年过半百,力不从心,太过浮夸。虚荣做秀,青春已逝,毫无兴致。最后确定我是来捡贝壳的,不是来淘珍珠的。把一串串贝壳穿成风铃,在风中妖娆,在雨中低唱,不亦乐乎?只要乐在其中,何必在意他人评说,冷暖都是风景,得失都是享受。

于是,在朋友们礼貌的赞扬下,在老公言不由衷的鼓励中,伴随老师措辞科学的肯定,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攻克,从《周颂鼎》到李斯的《峄山碑》,从李阳冰的《千字文》到倪瓒的小楷,形越来越像,线越来越匀,有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之意。

然而书海茫茫,抬头望望天,不见泰山十八盘,低头默默数,何时接近中天门?尽管拥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决心,和“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的豪情,终究还是一个专业的门外汉。

一路走来,不断调整心态。一面想路很远,但风景很美,只要迈开脚步,走着走着也许就到了呢!一面宽慰自己,不到也没有关系,虽然高处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雄伟,山脚却有“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温馨。只要保持一颗不强求、不妄念的心,努力拼搏,必然会踏平世间沧桑,换来内心风平浪静。

每一本字帖中都承载着一段传奇故事,都有一份鲜活的人生。如钟繇的古朴,黄道周的险峻,倪瓒的空灵,何绍基的严谨,都带着时代和个人个性的烙印,临摹过程就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或深或浅的人生哲理融会贯通,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和兼收并蓄的特殊魅力。真可谓“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书学之旅还让我结识一群有情有趣志同道合的朋友,拓展了生存空间,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努力付出的日子,都会变得温暖如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在这里等你,等你一起体验最美的风景,创造更加厚重的人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书学拾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hp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