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4:一年内读了100本书,就很牛了吗?那只是作秀
时值2018年末,常常能看到有人在检视目标的时侯,往往说出今年看了100本书,写了100000字,数字的叠加让人狂喜,原来今年做了很多事,竟然完成了那么多。
这种数字化的结语,固然可以看成是里程碑的事件。但它并不等同于好好学习,天天成长。
有位自诩为目标达人的青年在炫完朋友圈后,有人问他,“你读的某某书里讲了些什么,能否做些推荐,其中对你触动最深刻是哪一本书。”
他晃然一愣,书读过,一目十行,当时有触动的点也随着时间的流逝,忘得一干二净,那人一句:“切,你哪里是看过,分明是在作秀呢!”
是不是作秀,只有天知,地知,他知。心中有苦,又不能言,只能在2019年订学习计划时,深度思考,如何才让学习看起来不是作秀?
《福尔摩 斯探案全集》中的福尔摩斯说:“他只往大脑里输入有用的东西,大脑就像一个抽屉,如果什么样的信息都一股脑儿塞进去,一会儿就塞满了大量没有价值的东西,不但占用了宝贵的空间和时间,而且会让我们迷惑,抓不住重点。”
在这段话中,我们抓住其中的关键词。
“有用的东西”,
“分门别类的抽屉”
“宝贵的空间和时间“
“迷惑,抓不住重点”
01
年初制定学习目标时,要清楚地知道自身要发展哪一个核心目标,围绕这一核心目标决定自己看什么书?听什么课?与什么人交流?
紧跟时代的同时,要找到自己的关键需求,直击目标的核心要求,集中精力和时间突破这一核心领域。剔除不相关的没有价值产出的学习要求,有舍才有得,在茫茫书海中不至于迷失自己,知道自己在哪儿?去哪儿?怎么去?
02
一类知识或各类知识不能照章全收,必须分门别类装入各自的专属抽屉,比如经营、运动、健康等各类知识涉猎时就注意给它们添加标签,各自成一体系,在日常生活中,立刻从大脑中选取,并加以使用。
03
每一类知识有重要和次要之分,用20%的精力学习次要的点,80%的精力花在打造核心领域上,用最宝贵的空间和时间承载更多的有价值的知识,让它复利更多更大的空间创造价值。
只有在一个知识层面上厚积薄发,才有更多的精力去延伸到其他领域。
04
一本书,有血有肉有骨,去掉血和肉,就是支撑起整本书的支架,象疱丁解牛一样,对其脉络了然于胸,下刀才能游刃有余。只有抓住书中的关键点,切中要害,才能最快速达到自己想要的目标。
在学习中,我们必须学会存和剔,存住对自己有用的关键点,剔除那些不需要的点,无用的点存入过多,会使知识体系过于臃肿,往往掩盖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成甲在《好好学习》中指出:在知识大爆炸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而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不管我们学习的形式是向书中求还是向外求,我们实行拿来主义的同时,更要注意用输入倒逼输出。
正如鲁迅所说,“我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将草反复咀嚼,反刍,消化,整合,打通各个环节,,并在实践中反复思考、验证、再思考后,得来的才是自身所需要的养分,产生更出彩的新观点和新思考,指导下一次的行动并放出异彩来。
所以知识即要拿来又要分享,让更多的人去思考和验证。经过不断的思考迭代,人类才会进步和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