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小窗幽记》卷一,两三感悟。(1)

读《小窗幽记》卷一,两三感悟。(1)

作者: 棠沁 | 来源:发表于2022-08-30 13:47 被阅读0次

天欲祸人,必先以微福骄之,要看他会受。天欲福人,必先以微祸儆之,要看他会救。

——卷一·集醒

/

正所谓物极必反,在高处需持“如履薄冰”之心,在低处更需作“未雨绸缪”之备。得意忘形必遭祸,看似低处亦有重始之机。

当我们有了大收获,大胜利之时,也不要骄傲自得。反而要想想,我能有今天的成就、荣誉,是因何而来,全是因我自身勤奋努力吗?还是也借了他人三分力?又或者在某个不经意之处,得了天意庇佑?

自己的努力,要肯定。而旁的助力,也不可忽视不见。心中始终要存着一份善念回报给你助力的那三分力量。

好处,我只拿七分,做自己的福报。留三分,感恩人和、敬畏天时。

这便是我理解的——“要看他会受”。

当我们在遭遇大挫折,大困难时,也不要垂头丧气。反而要想想,我在此时遇到这样的麻烦、困境,是因何造成,全是因为我自身做得不够好吗?还是有他人阻碍使坏?又或者是在某个不经意之处,天意惩罚?

自己的不足,要直面。而旁的阻力,也须有冷静态度接纳。要搞清楚,到底是来给你使绊子的?还是以另一种方式,使你留一些时间,把脚步放缓,去完善自己。有如此反思,才能在未来,以更充足的能力做更大的事业。

坏处,我只拿三分,做未成功的教训。留七分作为激励,赶紧弥补自己的不足。

这便是我理解的——“要看他会救”。

“智者不与命斗,不与法斗,不与理斗,不与势斗。”

——卷一·集醒

/

聪明和智慧,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聪明只表现在具体解决某一事,某一类事的能力超越一般人。而智慧,却是可以将所有现实与非现实的理念、知识、能量融会贯通的能力。

聪明,往往生而就有,遗传获得。但智慧,是后天的自我培养。

聪明人更容易成为“跳梁小丑”,巴不得天下人都认识TA。而智者,往往少言寡语,在闹市中隐居。

聪明人以获小利而骄傲自得。智者纵观全局,不为蝇头小利而沾沾自喜。

智者,是真正能够把自己看明白,看透彻之人。所以才不会与命斗,与法斗,与理斗,与势斗。

智者,只做两件事——顺势而为,顺其自然。

命即是天道,是命运。起恶念行恶事,还不自知。遭报应了还抱怨是天不公。这样的人,既不是智者,更不会得天助。如果要与命斗,那只会输得一塌糊涂,一败涂地。

法即是法律,是规则。人间有人间的规定。非要挑战规则底线,和社会道法对着干。既不是智者所为,且一定会受到规则的制约处罚。维护人间和平,遵守规则是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要求。

理即是真理。真理是什么?很难有定义。但最起码,不违心不违天道人伦。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认可的真理。绝大多数人认可的真理随着时间推移,周遭变化,也在跟着起变化。而只有智者,知世故而不世故,会守住自己初心的坚持,勇敢地往前走。

势即运势,形势。形势衰微,非要用尽浑身力气去争那1%的可能性,无异于是投卵击石。作为智者,不会做蚍蜉撼大树之事。把握好节奏感,顺势而为。比起在势雄之时展露锋芒,能够在势颓之时,隐忍得下来,沉得住气,静得下心,有耐心做好眼前事,此种气魄更加难能可贵。


“佛只是个了仙,也是个了圣,人了了不知了,不知了了是了了,若知了了,便不了。”

——卷一·集醒

/

觉悟者既为仙也为圣。既是天上者也在人间行。

觉悟者信仰的不是外显的像,而是心中的那颗了了种子。

宇宙之中,恒在的真理是什么?明白了,也就不会再执著世间一切相。

话,哪儿说哪儿丢;对还是错,留在那时那刻。

不执著放下没放下,要不要放下。只专注此刻当下在行之行,往事执著,自然了了。当对于每一个当下,都不执著。自然不会有那么多的念头随心而动。

每一个自己,都可以成为“了仙”、“了圣”。只是自己不明白罢了,只是自己不愿意明白罢了。

醒过来,活过来。

PS:《棠梨煎雪》。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小窗幽记》卷一,两三感悟。(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ml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