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商业&艺术】我与创作者的距离

【商业&艺术】我与创作者的距离

作者: 岂曰无欲 | 来源:发表于2020-08-06 12:10 被阅读0次

————“作品里哪怕出现一处迎合,便处处都充满了猜疑。”

先从“王者荣耀”这款我最爱的游戏说起。

开始玩的时候是大约三年前,因为自己暗恋的人也玩,于是我去下载。这似乎是一个很不错的开头,后来也顺理成章地和他成为了好友,一起打游戏。大约玩了有一年多的时候,学业开始紧张,我也玩腻了,于是我便删掉它,从此两年没有碰过。

让我重新入坑的理由其实蛮复杂的,暗恋和恋旧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官方在B站上发的那首歌“百战成诗”,邀请了大多数我喜欢的歌手不说,仔细看了看歌词,发现写得蛮好的,看不出故意押韵的痕迹,连节奏的转换也那么丝滑,各种美貌新英雄的出场也让我心痒痒;这首歌出来的当天,我就重新下载了回来。

下载以后我去看新英雄的背景故事(王者的背景故事我一向觉得很棒),英雄司马懿的句子“因为我想要去恨,却不愿意恨你”彻底把我拉进了另一个cp坑——-诸葛亮x司马懿。

渐渐地,我开始把王者的背景故事当成历史架空同人来看,为此我认真去查了每个英雄的原型对比着背景故事看,比如米莱狄的原型是“三个火枪手”里面的女性反派,狂铁的原型是堂吉柯德,百里玄策原型是唐朝的王玄策,曜的原型是策划小哥自己。

不得不说,太聪明了。

王者荣耀最为精明的一点就是它真的适合各种人群的口味。像我喜欢历史的能从背景故事(也许是因为要和明日方舟啊战双帕弥什之类的游戏竞争?)里面找到或多或少的典故,像喜欢兄弟一起打游戏的男生也能增进感情,甚至情侣一起打游戏,互送皮肤这一点,可谓独出心裁,一针见血。

直到我发现一些漏洞:比如秦将蒙恬在历史上根本没有记载关于他的儿子蒙犽,比如之前闹得官方改名的荆轲性别不同,比如孙膑的老师是鬼谷子而和墨子没啥关系,比如高渐离其实是玩打击乐器而不是弦乐器等等,我意识到一件事:历史原型在其策划里,地位不高。

这让我又想起了一个问题:那些故事的设计,是否只是为了迎合观众?



我觉得这是创作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比如现在大部分网络小说,都是因为迎合读者的各种心理需求而设置。

什么霸道总裁爱上我啊,什么废柴逆袭啊都是商业的产物。王者荣耀虽然设计得更加高端,但肯定免不了有一些情节和设计是为了吸引不同的人群,而这样的情节,是让人毫无信任感的产物。

最近大火的原耽网文,说实话,我虽然是腐女,但我真心实意一部都没看过。

甚至那些网文的名字,比如《二哈和他的白猫师尊》,《撒野》,《当年万里觅封侯》,《魔道祖师》,《天官赐福》,《伪装学渣》,我不用上网搜都能随便列举出一大堆,可见我被刷屏得多么厉害。我曾经想看一下,被说得那么神的太太们到底写得怎么样,可我打开晋江,发现大多数都要花钱———好吧,算了。

在这里我不对它们作评价,因为我没有看过。但我能肯定的是,里面肯定参杂了商业元素。

那么这样的作品便忽然一下让我觉得害怕。

怕的是什么?怕的是你感动得一塌糊涂,以为是一部有价值有力量的好文,但作者根本只是为了戳你泪点,为虐而虐为甜而甜,用鸡汤粉饰爽文的本质让大众喜爱。

我去过附近的书店,里面网文占据了大量醒目位置。(我不喜欢这样的宣传,特别是作为网络小说)

(个人看来对书店气氛宣传和未成年人都不是一个好事)

(而且,不是说写得不好,而是说,写得没那么好)

我不服,我想如果非要有一本书能占据这样的位置的话,应该是名著,或者是有趣的科普,或者干脆就是关于疫情的大事记分析。(有一本书《鼠疫》确实趁着这波疫情得到关注,更多人开始了解关于传染病的情况)

相比之下,四年前我敬而远之的《盗墓笔记》倒是光明正大了起来:吴邪确实开挂开得厉害,小哥当然更是,他俩可能就是有点卖腐的成分,但里面硬核的地理知识、超脱大胆的想象力和丰富精准的环境描写让我以及我爸妈都甘拜下风。

更确切地说,我怕的不是有商业成分,我怕的是明明有商业成分却打着治愈感人的旗号各种传播。

(我不针对原耽,原耽有写得好而且真实的,同时各种女频男频文里面也有这种明明商业了却还是“感动至深”的存在)

其实大众一定也不希望创作者变得跟杜甫的晚年一样凄惨才能写出至纯至深的好作品,笔耕的人应该得到应有的赞赏没错,商业化也没错,而商业化的几个很棒的例子,除了曹文轩啊刘慈欣这样的实力超强的作家硬核卖书之外,还有一些。

这里我举几个例子,不是文学,是漫画。

分别是《小绿和小蓝》,《进化之基》,《阎王不高兴》,我心目中的漫画top3。

《小绿和小蓝》凭借一针见血的社会讽刺、真实感人的平行故事、浓缩才是精华的画风和运用得炉火纯青的反复手法脱颖而出,受到广泛好评,特别是作者不怕屏蔽的精神点出了很多社会上的问题并到位地分析,让其能作出很多延伸,引发读者思考。

要知道,不靠画风脱颖而出的作品已经很少了。

而这样是否能作为一个榜样?一个自信满满的,坚守底线的,秉持本心的榜样。这样为了作品而创作顺便搞商业化比为了达到商业化赚取利益而创作纯得多,也让人信任度满满。

第二部是《进化之基》,小众漫画,但真的是心血结晶。

进化之基是讲的一些动物的拟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苦中有乐的日常,和现在状况下环境保护的问题和发展方向的科普。最吸引人的卖点是关于动物社会中“同性之爱”的污科普。

受众年龄段应该偏小(鉴于其Q版画风)。

简而言之,其特点是:专业的科普,轻松欢乐的气氛,可爱的画风和作者与读者交流的快感。

之所以说是与读者交流,是因为作者会当“旁白”对一些专业情节进行解说(比如漫画中每个动物的习性,比如当你遇到受伤的野生动物最好该怎么办,比如动物园的环境对动物的心理有什么潜在影响等)

作者本身就是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者,也是普通人,看进化之基就像听作者讲述ta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没有一点架子。

这样的科普能够反复看好几遍,卖腐是一方面,而我想,用有趣的科普吸引学生读者,在学生们的心中一定也会埋下关于野生动物保护和对大自然的爱的种子————万物有情,这才是最有价值,也是自己最真挚的情感。

没错,真挚的情感,这是很多作品所缺乏的。(有一说一,只要作品够真实,连广告都会有诚意。)

阎王不高兴算是三部作品中最商业的x有动漫有游戏有漫画。

卖点也很突出:对古代神话体系的大胆想象。

不妨有卖百合和卖腐以及乙女和ooc的成分,但却是看得出,里面关于神话硬知识的考据还是花了很多心思。改良武器那个确实让我大开眼界,满足了我一直以来的幻想:神仙再也不用穿古装了!

现代与古代结合,有冲突也有一脉相承。

这样对真正的神话进行创作续写,比披着古代神话背景的皮写不符合那个朝代的故事乱七八糟编好多了。所以说商业化是一方面,而作品本身只要有价值,那是小钱钱买不来的。



说了那么多,只是本人个人观点而已。

商业能推动艺术的发展,但艺术绝不来源于商业。

辩证地看待网络乃至生活中的打着艺术旗号的作品,也许会获得真正有价值的。

就像沃兹基硕德所言:

“艺术只能用真挚浇灌。”


相关文章

  • 【商业&艺术】我与创作者的距离

    ————“作品里哪怕出现一处迎合,便处处都充满了猜疑。” 先从“王者荣耀”这款我最爱的游戏说起。 开始玩的时候是大...

  • 我与创作者的距离

    如果说我与创作者的距离。如水中明月,又如天上宫阙,是那么的遥不可及,甚至不敢想象… 每每看到创作者银白色...

  • 分析艺术市场,是否有回暖的趋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艺术圈起起伏伏,从艺术创作到商业市场,有高峰、有低潮,有认同、有争议。作为艺术品的创作者,艺术...

  • 艺术与商业

    一个艺术家,如果商业运作上成功,是最好的生存方式,如毕加索,比做国王还舒服。如果商业运作不成功,那就苦逼了! 比如...

  • 商业与艺术

    (一) 昨天看了钟二毛老师的视频号。讲的是汪峰对摇滚和商业的思考 钟老师提到,汪峰最后找到的“真实”这个结合点,走...

  • 商业与艺术

    昨天看了新播的剧集,一口气刷完10集后很失望,尽管我没看过原著,但我对这个剧的期待就是古装探案,肯定希望案子有意思...

  • 论设计师的自我"修炼"!

    文/王宇 投稿 设计是科技与艺术的产物,是商业社会的产物,在商业社会中需要艺术设计与创作理想的平衡,需要客观与克制...

  • 用艺术成就商业梦想

    艺术,一个似乎与商业格格不入的词汇,如何将艺术与商业平衡? 商业代表着金钱?代表着溢价?代表着利润表上那一片数字?...

  • 商业花艺的艺术化

    艺术,一个似乎与商业格格不入的词汇,如何将艺术与商业平衡? 商业代表着金钱?代表着溢价?代表着利润表上那一片数字?...

  • 我们与艺术的距离

    办公室楼下举办庆祝社里成立70周年展,一边是摄影展,一边是新水墨艺术展。 留心看了下,摄影展吸引的人要比艺术展多,...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商业&艺术】我与创作者的距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qz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