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六下江南的功与过

作者: 叶紫檀 | 来源:发表于2018-05-21 23:54 被阅读1029次

乾隆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年寿最高的皇帝。乾隆执政期间,做过很多有争议的事情,劳民伤财地六下江南就是其一。

乾隆在四十九年御制《南巡记》中说:“予临御五十年,凡举二大事,一曰西师,二曰南巡。乾隆认为西师和南巡是他生平所做的两件成功大事。

但乾隆晚年对南巡之事又有了不同的思考,他对军机章京吴熊光说:“朕临御六十年,并无失德,惟六次南巡,劳民伤财,作无益,害有益,将来皇帝南巡,而汝不阻止,必无以对朕。”可见乾隆晚年,对南巡一事是持否定态度的。

那么,乾隆为何要六下江南?六下江南又有哪些功与过?

关于乾隆为何要下江南,民间流传最广的就是寻亲说。传闻乾隆不是雍正的亲生儿子,六下江南就是为了去浙江海宁陈家看望亲生父母。

野史还有另一种说法,乾隆六下江南是为了寻花问柳,陪同南巡的那拉皇后就是因乾隆把歌妓召到船上娱乐,一气之下挥刀断发的。

野史传说根本经不起推敲,只是给一些影视剧作提供了创作素材而已。

根据官方档案记载,乾隆六下江南的目的主要有三方面:

一、稳定政治,笼络人心

江南一带富庶,是赋税征收重地,乾隆对江南的经济、文化发展非常看重。尤其重视笼络江南百姓、文人富商的人心。

乾隆自第一次下江南,凡是途中所到之处,乾隆都不同程度的减免了百姓和商人的赋税,借以获得百姓对朝廷的感恩和拥戴。

乾隆六下江南,一共减免了约2000万两税收。换句话说,这减免的都是难以收上来的赋税,与其强收官逼民反,不如做个顺水人情,让百姓感激你,这点乾隆还是很聪明的。

乾隆每到各地,都会接见一些退休的老臣,对他们多加慰问赏赐。对一些曾经犯了小错而免职的人员重新启用,让他们感恩朝廷。

乾隆尤其重视对江南士子的笼络,江南文化发达,文人云集,是反清思想最集中的地方。乾隆亲临书院,礼贤下士,通过考试把一些江南文人的核心人物聚到北京,一方面笼络收买人心,另一方面也便于掌控。

对于商人,乾隆也用独特的方法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封建社会长期实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商人地位低下,商人虽然有钱,但是没有社会地位。因此很多商人希望能用金钱换取社会地位,买个一官半职光宗耀祖。

乾隆六下江南,开支巨大,沿途商人慷慨捐赠,帮助地方官把接驾提高到五星水准,让乾隆玩的舒心畅快。

乾隆也投桃报李,根据捐银多少给商人封个官职。其实乾隆授予这些商人的官职都只是一个空帽子。虽然有官服、顶戴,但根本没有实权和实际工作内容。不过这也足够了,反正这些商人不过是想穿着官服在街上晃悠喝茶,顺带昭告天下自己当官了。

二、巡视河工海防

乾隆在《南巡记》里说:“南巡之事,莫大于河工”,乾隆六次下江南,有五次视察黄淮治理工程,四次巡视浙江海塘工程。

在历史上,黄河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了不小的灾难,明清以来,黄河水患更为严重。

清代的统治者非常重视治理黄河、淮河水患。康熙就把治理河患水灾列为重点工作,并进行六次南巡,在途中视察黄河治理工程的进展。

到了乾隆时期,黄河、淮河灾害频繁,治理黄河仍为朝政的头等大事。

乾隆四年,安徽亳州被淹,15个州县受灾。乾隆七年,黄河、淮河同时涨水,江苏、安徽的海州、徐州等府50余州县水灾甚重。乾隆十一年,发生特大洪水,黄河和淮河水面暴涨,泛滥成灾……

乾隆先后六次下江南,五次亲自到黄河边上视察治河工程的进展。除了最后一次,乾隆已年过七十,身体状况确实不允许,未能亲临一线。

乾隆第一次下江南,亲到洪泽湖视察治河工程。当时高家堰和蒋家坝之间的黄河大堤上只有三座大坝,雨季很容易发生水灾。乾隆听取河道总督高斌建议,又加修了两座大坝。到了雨季,五座大坝共同调节水量和流量,有效防止了水患的发生。

乾隆第三次下江南的时候,视察了黄河、淮河交汇处的清口,确立了清口水志:规定上坝水位涨一尺,下坝闸门开十丈。河道官员根据这一规定,确保了下游各州县在数十年里没有遭到黄河水患。

除了黄河水患,乾隆对海塘工程也非常关注。乾隆认为海塘工程是关系到国家钱粮赋税征收的大事,不可忽视。

乾隆在第三次南巡时,到达海宁的第二天,就立即赶往海塘工程施工现场,并亲自检验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乾隆第五次南巡时,再次视察浙江海塘工程。乾隆亲自和一线工作的老河工交流,探讨最佳施工方案。

海塘工程的建成,有力保护了江南水乡不受海潮侵袭,保障了江南一带的繁荣富庶。

乾隆六次南巡,在河工海防方面所作的贡献,确实是利国利民,功在千秋。

三、 游山玩水

乾隆六下江南,除了政治工作以外,还有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乾隆和他妈都喜欢旅游。

乾隆早就听闻江南一带的名胜古迹天下闻名,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刚登基的时候,政务繁忙走不开。待朝政工作上了轨道以后,乾隆就开始筹备南巡之事,还美其名曰:奉母南巡。

乾隆六下江南游览了很多著名景区,也祸害了不少名胜古迹。

乾隆游览卢沟桥时,亲自在石碑上题了“卢沟晓月”四个字。安徽、浙江、江苏等地的名胜古迹和风景园林,让乾隆心旷神怡,也诗兴大发,他又是写诗又是题字。当年的西湖十景碑,他全都有题诗。

乾隆还让画师将沿途景观临摹绘画,在北京、承德等皇家园林仿建画中景点。宁波天一阁、镇江金山寺、无锡的双湖夹镜,都在承德避暑山庄进行了仿建,杭州的西湖十景则被“搬”到了圆明园中。

乾隆六下江南,不但耗费了巨额的钱财,还给民间造成了极大的骚扰。乾隆是个很会享受的皇帝。他嘴上说要节俭,实际最喜欢奢华,南巡沿途的吃住用度极尽奢靡。

每次南巡,历时四五个月,随驾当差的官兵一般是3000名左右,约需用马6000匹和船四五百只,还有几千名役夫,单次花费均上百万银两,还给民间带来了极大的骚扰。

沿途接驾官员为了讨主子欢心,极尽所能提高接待规格。接驾的行宫就多达30多处,多是商人捐赠修建,外表气派非凡,内里陈设全是古玩字画、奇珍异宝。

乾隆所到之处官道要重修,而且路必须是直的,很多百姓的房屋、甚至祖坟因此被拆掉移走,百姓为此怨声载道。

乾隆六次下江南,总计用掉白银2000万两,这还不算沿途商人捐赠花费。

乾隆晚年对自己南巡扰民行为感到非常后悔,乾隆还在《南巡记》里叮嘱继承人,南巡一定要慎重。

后来嘉庆准备南巡时,吴熊光就抬出乾隆的话来阻止他,嘉庆于是放弃了下江南的想法,后来的皇帝也再没有下过江南。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 亚涓:👍👍👍👍🌺🌺
  • bb8cd27716eb:不厚道啊!自己玩得这么嗨又限制子孙后代南巡
    bb8cd27716eb:@叶紫檀 哈哈,话说嘉庆帝把和珅抄家了就有钱了啊!
    叶紫檀:@梳大背头的小丫头 就是自己玩的太嗨把钱花没了,所以才不给子孙万代玩:grin::grin:
  • 卫凯旋2410:对于中国人来说,“康乾盛世”只能其实算是“坐稳了奴隶的时代”。在“康乾盛世”中的三个皇帝当中,最值得肯定的反倒是做为过渡者的雍正。
  • 铁慕真:羡慕您的渊博,得需要读多少书哇!
    叶紫檀:嗯,听书的好处就是随时随地都可以,开车、做家务、化妆、吃饭…随时听
    铁慕真:@铮铮铁骨123 谢谢不吝赐教,我下载了喜马拉雅,体验真心不错。😚😚😚
    叶紫檀:阶段性的集中读,一段时间写什么就集中读什么,加上喜马拉雅听书。
  • 娟娟新月:👍👍👍
    叶紫檀:@娟娟新月 谢谢
  • 巴西哥:感觉减税那么多,又花了那么多,难怪国库空虚
  • 蓝蓝的子夜爱在阳光:👍👍👍🌺🌺🌺🌺🌺
  • wan208:毛主席还年年坐火车全中国跑了,难道他也去寻花问柳?
    2a2606f604e8:@青林子 说不准
    巴西哥:@青林子 呃,也许
    叶紫檀:@青林子 偏了
  • 心芬芳:有意思!👍👍👍
  • 蓝庭芥:亲,乾隆写的那些书你都读过?腻害了:+1:
    叶紫檀:@学习委员沙丽 不读儿子会训我,:sob::sob::sob:
  • 黄梅枝:好文点赞🌹
  • 单老师码字:好像越会“作”的皇帝,越能给后人留下旅游资源,比如秦始皇、隋炀帝、朱元璋、乾隆等。
    叶紫檀:此话有理,在这点上,他们干了好事儿
  • 8149be6f4a76:有钱没地花 看看 嘉庆 道光 哪时候国库还有多少 经不起折腾了 嘉道中落啦
    叶紫檀:哈哈,没事在家里看看就好。: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stuck_out_tongue_closed_eyes:
    非恒道洪少京:@鸡鸡好冷 所以观古鉴今,旅游须谨慎!
    叶紫檀:他确实花光了家里的钱

本文标题:乾隆六下江南的功与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dc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