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刑的伦理

作者: 墨者永在行 | 来源:发表于2018-12-09 21:58 被阅读42次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百王之所同也。人故杀人,杀之可也。这种原始朴素的正义观,从产生之初就是“百王”即王公天子政府所制定的,将其称为“庶民的正义观”是理由和根据是什么?是否将“百王”的诸侯大人王公君子等同于庶人?如果百王也是庶人的话,整个社会都是庶人,那么谁不是庶人?所以“庶民的正义观”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不成立,不恰当的。反对“庶民的正义观”的那些人何以就不是庶人呢?他们和庶人的区别在哪里?仅因为反对“庶人的正义观”?“我们有没有权力杀死一个杀害无辜者的杀人者”?或者说,一个杀人者应当为自己所做出的后果应当承担怎样的一个责任?杀人后不再杀人,是否等于杀人者承担了杀人后理应承担的责任?或者通过监禁手段,使杀人者没有机会和条件再去杀人,是否等于杀人者承担了理应承担的责任?很显然,无论什么样的学者或者哲学家,都不能将“不再杀人”等同于“承担了相应的责任”,这是两个概念。“废死”者认为,只要杀人者不再杀人就等于承担了其之前杀过人的责任,这是非常荒谬的。混淆了这两个概念,得出的很可能就是“杀人偿命不一定天经地义”。重点再问一句:杀人者是否应当承担相应的责任?不再杀人是否等于杀人者承担了责任?作为人来说,应当是平等的,杀人者以命偿命是对等的义务。杀人者以死谢罪,从某种层面来说,反而会得到人们的尊敬。

“废死”者认为,废除死刑可以降低犯罪率,然而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犯罪率降低,与其说与“废死”有某种联系,不如说因为“废死”导致受害人报警率降低,从而产生犯罪率降低的假象:受害人明知道报警后以及立案审判不能对犯罪嫌疑人产生震慑,由此还可能在犯罪分子刑满释放后遭受到报复,进而选择放弃报警。这也是“废死”与犯罪率降低之间存在的微妙关系。同时,按照“废死”者的逻辑,废除死刑可以降低犯罪率,那么,废除所有法律上所规定的罪名,是否等于社会上犯罪率为零?由此,“废死”产生了犯罪率降低只是一个假象。

与此同时,“废死”后采取的基本是长期监禁。长期监禁和死刑,哪个更残忍呢?“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不自由毋宁死”。没有自由的生命比起死亡来说显然更残忍,所以长期监禁剥夺了人的自由,比杀死他更残忍。从这个层面来说,长期监禁未必就充满了仁慈。

相关文章

  • 死刑的伦理

    墨者之法,杀人者死,伤人者刑,百王之所同也。人故杀人,杀之可也。这种原始朴素的正义观,从产生之初就是“百王”即王公...

  • 对「应当『支持』废除死刑」的简易辩护

    日前,央视微博关于「刑法新修正案草案取消9项死刑罪名」的报道,瞬间其评论区意见纷纭,甚至不乏单纯地遵循自身的伦理直...

  • 乱世当用重典

    1、拐卖儿童--死刑 2、危害公共安全--死刑 3、恶意报复无辜人员--死刑 4、导致无辜人伤亡--死刑

  • 死刑

    虚无的十字架 [日]东野圭吾 当家人遭到杀害时,家属需要经历多少痛苦和烦恼,才能接受这个事实。即使凶手死了,被害人...

  • 死刑

    忽然听到罗辑思维里面听到这个,其实从根本上说,我是讨厌这个死刑这个词的,对于实在罪大恶极的犯罪分子,死亡作...

  • 死刑

    “被告人雷云山,判处意志力死亡... ...”锤音清脆而短暂。它的余音足以打破这个宁静而又庄严的法庭。被告人雷云山...

  • 死刑

    作为一个病人 我向往的自由 是我的药 抬头望见蓝天下的鸟 定是飞过了五彩斑斓的人群 邂逅在那片林子 猎人的枪声 换...

  • 死刑

    关于死刑,一个现实,一个电影。 现实中,复旦大学同窗投毒案,肇事者被判处死刑。一面是社会舆论对肇事者冷血凶残的谩骂...

  • 死刑

    我得到了最后的通牒 我被判了死刑 我毁了世界 谁毁了我 我毁了—— 我 没有你的世界 不再是世界 没有你的国度 不...

  • 死刑

    瘦弱的双手敲击着银幕 浮现不出影子的罪过 谁的笔写下了游戏规则 一支利箭指挥群鸟去遵守 不要试着逾越森林的防线 也...

本文标题:死刑的伦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flh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