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死亡诗社》| 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声音!

《死亡诗社》| 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声音!

作者: 菜菜小桃子 | 来源:发表于2016-06-25 10:33 被阅读296次

电影发生在一所教会中学,这所学校以高升学率而出名,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多都进入了常顺藤等名校。所以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的家长们,早就为这些孩子设定了人生的方向,那就是考名校,出来后当个医生或者是银行家。

学校以tradition(传统), honor(诚实), discipline(纪录), excellence(优秀)为四大校训,并且引以为傲。但是这四大校训却被孩子们戏谑称为:travesty(模仿),horror(恐怖),decadence(模仿),excrement(污秽)。一样的发音,却是完全相反的含义。

故事是以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美国为背景的,在影片的前十分钟,你会有很强烈的代入感,大家齐声朗读,不停的复述同一个单词,有那么一刻你会感觉到这是在讽刺中国的教育。

原本所有的教学都在沉闷之中进行,孩子们虽然对学校的教学方式有所不满,却没有反抗的余地。直到文学老师keating的出现。

自我意识的觉醒:

John keating老师在第一节文学课的时候,让同学朗读第一章节的序言,正当学生们不停的记笔记的时候,keating老师却说了一句:“excrement(鬼话)” 。他让全体学生撕掉课本的序言,让大家摆脱权威的观念,直接去读诗。他认为诗是需要自己去感受的,任何权威的观点不仅多余,反而会侵蚀我们的思维。

他告诉同学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不要只想作者怎么看,也要想想自己的意思。我们读诗不是因为他有趣,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医药,法律,商业,这些都是崇高的理想,并且是我们生活的必需条件。但是诗,美,浪漫,爱,这些才是我们生存的原因。

这样一番话,对于在教会学校成长的学生们来说,无异于振聋发聩。十七岁的内心开始慢慢的复苏,一场自我意识的觉醒也渐渐来临。

一群被压抑的少年,从keating老师那里得知了“死亡诗社”,于是他们也组成了自己的死亡诗社,晚上的时候逃离宿舍,在河对面的山洞里朗读诗歌,吹奏着萨克斯,抽着烟各自抒发自己的看法,偶尔他们还会带女学生一起过去加入死亡诗社。

他们在漆黑的山洞里,打着手电朗读梭罗的诗: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我希望活得深刻,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以免在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在诗歌的熏陶下他们勇敢的去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并勇敢去追逐自己喜欢的事情,以免当生命终结发现自己从没来过。

于是查理鼓足勇气给自己喜欢的女孩打电话,到女孩的班上给她送玫瑰,并大声朗读自己写给她的诗歌。托德面对父母每年都会送同样的文具盒,作为生日礼物感到啼笑皆非,当他在黑暗里将文具盒抛洒向空中时,脸上露出从未有过的舒心笑容。

而尼尔也为自己找到喜欢的事情兴奋不已,他竞选上了《仲夏夜之梦》的主角,并沉浸在演出的幸福之中。不惜以欺骗父亲的方式去获得演出的机会,他知道如果和父亲坦白的话,一定会遭到父亲的无情拒绝。

理性与现实的交锋:

但是一切理想浪漫的情怀,最终都会跌落进现实的囚笼里.当尼尔因为演出《仲夏夜之梦》而大获成功之时,父亲却出现了。他气愤的将尼尔带会了家,用不容置疑的声音告诉尼尔:“明天开始你就转学去学习医学,学完十年之后,就当个受人尊敬的医生”。

这一刻尼尔想要反抗,想告诉他自己喜欢的并不是医学而是戏剧和表演。但当父亲高声反问时,他却什么也说不出,只能沉默。

在学校里的尼尔是一个开朗阳光的学生,他帅气,热情。他率先发动大家成立死亡诗社,不遗余力的鼓动同伴去对面的山洞朗读诗歌。如果没有父亲的存在,他是一个幸福的人,他会勇敢的去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是当父亲出现的那一刻,前一秒还浮现在脸上的笑容,在见到父亲的那一刻,顿时荡然无存。在父亲面前他又回到乖巧听话压抑的状态。父亲不允许他参加校报编辑,让他专心学医,并且以爱的名义说,这一切都是为你好。此刻的尼尔,也只能闷声说一句:“yes,sir”。

从中你可以看到很多中国家长的影子,以爱的名义,为孩子设定将来的路线。自以为这一切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好的安排。如果孩子未能按照父母的意愿去做,便会遭受无情的打击与严厉的指责。在指责完之后,让孩子感觉到愧疚压抑,认为不按照父母的意愿,就是欠了父母几辈子的恩情,而这恩情永远也还不了。

在父母面前尼尔没办法做真实的自己,当他父母在指责他参与戏剧演出时,尼尔在口中喃喃自语:“我演的很好,真的很好”。他不仅仅是想告诉父母,他在演出《仲夏夜之梦》的优秀表现,同时表达的是,自己在父母面前也是个演员,没办法展现真实的自己。

这一切只有尼尔的好朋友托德能够懂得,所以在尼尔自杀之后,托德会无助的说,是他的父亲杀死了他,是父亲亲手杀死了儿子。

这一点与《无声告白》中莉迪亚自杀的悲剧如出一辙。都是因为无法满足父母的期待,而选择了自杀来进行无声的抗议。《无声告白》书评链接:每个人在这本书中都将看到那个失落的自己!

但是当尼尔死后,他的父母并没有意识到是自己所谓的“爱”害死了孩子,他们不仅没有反思,反而将这一切都怪罪与keating老师。他们认为keating老师蛊惑学生大逆不道。而学校早已对keating老师的教学方式感到不满。很自然的keanting老师便成为尼尔自杀的替罪羔羊。理想在现实面前彻底的败下阵来,无处可逃。

庆幸的是,那批受keating老师影响的孩子,已经开始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知道keating老师是自己思想道德启蒙者,他们亲切的呼唤他为(captain)船长。当keating老师提着行李黯然的离开教室时,学生们再也忍不住自己心中的情感,站在桌子上,对即将离去的keating老师呼唤:“oh captain,my  captain”。

电影中站在桌上的学生,与仍然低头坐在桌上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电影也从这里戛然而止,但是我相信keating老师教会大家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那一批学生。

Hello菜菜:

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想起了自己的大学老师,在大一的现当代文学课上,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大的“疑”,他告诉我们大学教育要开始学会质疑,并告诉我们“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的可贵。

而所有这些思想的启蒙,深深的影响着当时的我以及后来的我,我也相信这种影响将会伴随终生。再次感谢大学时遇到的老师们,因为有你们,不至于在后来的生活中迷失自己。

相关文章

  • 《死亡诗社》| 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声音!

    电影发生在一所教会中学,这所学校以高升学率而出名,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多都进入了常顺藤等名校。所以将孩子送到这所学校...

  • 我见即我思第1138天

    我见: 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from 《死亡诗社》)——(摘自句...

  • 寻找自己的声音——《死亡诗社》观后感

    严红麟 八10班 还记得吗?‘及时行乐’。 太阳的余晖撒进教堂,落满了每一个细微的角落,一个老师,站在桌前,手撑...

  • 20180308W2英语复盘日志

    死亡诗社 1,从本篇文章/音频/视频中我学到的最重要的概念 努力寻找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坚持自我,坚持自己的梦想 2...

  • 诗社

    死亡诗社 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 因为你越迟开始寻找 找到的可能性就越小 梭罗说 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中 别陷...

  • 20180308W2英语复盘

    死亡诗社 1.【我从本电影中学到的概念】 成长的路上,我们要敢于寻找自己内心的世界,学会独立自由的...

  • 我们活着,我们要死—— 《死亡诗社》观后感

    死亡诗社,一个终将走向死亡的诗社。我们的人生何尝不是在走向死亡,我们活在通向死亡的路上。“及时采摘你的花蕾。”活的...

  • 死亡诗社‖听从内心的声音

    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的有意义;我希望活的深刻,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华;把非生命的一切都击溃,以免当我生命终结,...

  • 时间的礼物

    时间的礼物是死亡。 生命可以归结为一种简单的选择:要么忙于生存,要么赶着去死。 有你们必须努力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

  • 《死亡诗社》观后感🎬

    “因为伟大的戏剧在继续,你可以奉献自己的一首诗” —《死亡诗社》 《死亡诗社》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死亡诗社》| 我们必须寻找自己的声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ha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