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动画片《长安三万里》带起了一波儿“诗词热”。该影片通过李白、高适跨越数十载的友谊,勾勒出唐代诗人追逐人生理想的闪光轨迹,再现锦绣壮美的盛唐风貌和闪耀千年的唐诗文化。
但在历史上,更为常见的却是“国家不幸诗家幸”“悲愤出诗人”,诗词大咖们在闪耀文坛的同时,现实生活中过得并非都那么如意。他们在科举、仕途上可能磕磕绊绊,也可能在感情、生活中倍受煎熬。
《都是红尘一俗人:中国诗词大咖的另一面》一书讲述了自晋代至宋代15位诗词大咖的人生故事。除去文学光环的他们,在生活中有着与常人无异的喜怒哀乐,了解了他们的性情之后,再读其诗词也似乎更加亲切起来。
具有“咏絮之才”的谢道韫,对她疼爱有加的叔父为其精心挑选了门当户对的夫婿——书圣王羲之的次子王凝之,却让她发出“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的感慨,真是造化弄人。
而更让人气愤难平的是,身为会稽内史的王凝之面对叛军孙恩的攻城威胁,居然天天焚香祷告,盼着有天兵来帮其退敌,连累自己的四个儿子惨遭屠戮。反倒是身为女流的谢道韫训练家丁,殊死反抗,以一身正气保护了外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肯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其实在入仕和隐居的抉择中反复五次。
光是张口等饭吃的娃就五个,不出来做官又有什么法子呢?腰杆子硬不硬,那得先看肚子饿不饿。没有吃的,再“丰满”的理想也能被饿瘦了。
即便是才高八斗、浪漫爆棚的“诗仙”李白,在科举的道路上也是充满无奈,身为商人之子的他根本就没有参加科举考试的机会,而且名满天下的他更是连身世也“语焉不详”,宝宝心里大概也是很苦的吧。
不管是为了造福天下还是为了个人扬名立万,这些诗词大咖在奋斗的过程中都免不了要顺应时局、适应规则,一如我等凡人。
也正是因为诗词大咖们的这份“俗气”,才让他们的诗词雅俗共赏,且能引起千百年后的我们的共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