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雨天,最好的生活方式是睡觉或读书。
周六早上睡足了懒觉,听着雨外的雨声,我读完了《共情的力量》一书中的第六章——《共情与爱:亲密关系的柔化剂》。
众所周知,灵魂是我们包括性爱在内的所有亲密关系中都要找寻的东西。但是如果没有共情的指引,你就无法接近他人的灵魂。
在这一章里。作者阐述了在每一段人际关系中,我们都会经历亲密的不同阶段。在逐渐认识彼此的这条很颠簸却随处都是风景的路上,我们经常会在不同的阶段之间弹来跳去。
从彼此认识到后来的亲密关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理想化阶段。
那时的我们痴迷颠倒地坠入爱河,被爱蒙蔽了双眼,用各种变形的形式来看待生活。我们会把我们认识那个人当做一个物体或东西来爱,让他与我们头脑中构建起来的图像相符。觉得他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与我们想象的完全一致。这种爱其实是我们大脑想象出来的,是一个图像,而不是真人。
这种爱开始能让我们感觉很舒服,因为图像都是没有缺点,没有瑕疵的,而真人注定是不完美的。
第二个阶段是两极化。
在关系的理想化阶段,我们为自己和彼此都创建出一幅图像。这图像是完美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就会发现,你所爱的人并不真是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他们有人长了瘊子,有人有粉刺,有人脚趾上有脚气,有人牙齿有缝隙;还有人一些有烦人的习惯,如睡觉时打呼噜,嘴里嚼着口香汤或者喝时声音过大……
这时我们从“十全十美,正合我意”的想法走到了相反的路上,变得专注于他人的小瑕疵和小缺点,当我们看到了所有的不完美之后,就想逃离和躲避。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就是出现泛化、非黑即白的现象和投射。
泛化是指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他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
非黑即白就是把世界简化为黑或者白两种情况。就是要么你爱我,要不你不爱我;要不你跟我站在一边,要么就是反对我;要么你接受我现在的样子,要么都去找别人因为我是不会变的。
投射是在投射在他人身上看到了你不想在自己身上看到你的想法、情绪和行为。
第三个阶段,整合。
在关系中的两极化阶段可能是很动荡、很没有方向的。但是如果我们用共情来指引方向,就能学会如何去接受新的知识,并敢于承认每个人都有弱点和瑕疵。当我们的视野能扩展到涵盖整个画面时,我们就能看到对方的整体,即包括好的部分也包括坏的部分。
认识到这点后,我们将会面临挑战。因为我们要理清双方的不足,认清我们能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东西,然后决定自己愿意把多少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这种改变和成长的过程中。
在整合阶段,我们会通过坦诚的互动、符合现实的预期和对彼此独特性的真心尊重,来努力促进彼此的成长。这就是我们所渴求的爱——整合之爱。
这个过程是痛苦的、漫长的(经常伴随着痛苦的嚎叫)。但是成长的过程本身就是伴随着痛苦、剥离和收获。
整合之爱是互相共情的产物,这个过程既需要融合的意愿,也需要有分离的能力。你会全心全意的进入到对方的感受中,但也要经常回到自我当中。
“凡真实的人生皆是相遇。” 共情能让我和你之间的相遇得以完全实现。识别出他人的情绪,接受到他人的想法和感受,仔细倾听他人说出的话语,观察他人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学着如何表达自己的感受……,这些共情的行为就是友情、亲密关系和爱的基本元件。
共情让爱有了高度、分量和平衡;共情是爱的血与肉,是它跳动的心脏,是它求索的灵魂。
共情让爱成为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