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佃农你该交租税了。”老婆打趣着说,
“什么佃农,交什么税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盯着电视漫不经心的回复着老婆。
佃农就是你啊,你忘记今天几号了啊,该还房贷了。
是该还房贷了,不过房贷不是房奴吗?这跟什么佃农有什么关系呢?
这你就不懂了吧!
佃农本是封建社会的词语,指的是租种地主的人。古代封建社会有钱人都在乡下买一片地土地世袭,然后把地租给佃农收取租金,榨取佃农的血汗,不论风雨旱涝租金照收,拿不出租金的遇到黄世仁那样的还要拿女儿抵押。现在社会虽说早已消灭了地主阶级,但他们却换了个形式存在。
他们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也买块地,现在土地不能世袭,怎么才能赚取更大利润呢,赚钱必须做人人都离不开的行业,古代是农业国只有种地佃农才能生存下去,所以地主才那么富有。
现在的社会各行合业都能生活,且都比种地生活的好,大部分佃农离开了土地进入了城市,为城市的发展添砖加瓦。有的一待就是多年,你生活在这里、学习在这里、工作在这里,我们这一代人甚至出生在城市,远方的故乡对我们来说不过是个祭祖的传统概念。对城市的留恋超过了对故乡的思念,却始终感觉与这个熟悉的城市格格不入,因为没有属于自己房子,没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过年回家亲戚朋友都会问你有没有买房,没买房子就还是没有走出这个村,你与城市的隔阂就差一套房子。
新社会地主也想到了我们的痛,想到了现在佃农的必需品,房子,没有房子佃农始终生活的不踏实,就像当初他们没有土地就生存不下去一样,这个是刚需品。他们把手中的土地改成了房子。
因为是必须品所以任由地主定价,佃农买不起就实行老套路,就像以前没有租金租地没关系,借给你;地租了没钱买种子,借给你;到老年找个借口翻它个几翻剥削的你没有骨头。现在是没钱买借给你,虽说不能随便找借口翻高利贷,就把价格定的高高的,让你还个二三十年,如果不听话每月都上交租金,对不起直接收房子。在说以前百亩地也就圈个十几个人,现在百亩地圈了成千上万个人,比以前划算多了,想想新地主都笑。
“我什么时候也能当上地主。”我自言自语的说道
〝别在那瞎想了。
赶紧往地主那存钱,不然人家要收房子了。抓紧时间多挣点钱,才是最现实的,一天到晚净瞎想。〞老婆愤愤的说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