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人聊天,让我感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难受。
对方为人友善,但除了手头的工作与日常琐碎,几乎再无其他可谈。每当涉及更开阔的话题——无论是社会趋势、他人心境,还是一种新的生活可能——他的反应都像隔着一层毛玻璃,模糊而迟缓。不是不愿交流,而是他内在与世界连接的触角,似乎已渐渐僵化、萎缩。
这让我看见一个真相:
人,是会在日复一日的重复中,慢慢“功能性萎缩”的。
当我们收起接收外界信号的天线,世界便在我们眼前加速坍缩。最终剩下的,只有那个越来越小、越来越固化的自我。这不是性格问题,这是一种内在生命缺乏流动的“能量凝固”。
能量如活水,需在流动中保持鲜活。它需要出口,需要碰撞,需要在真实的世界里溅起水花。
去尝试,哪怕从最小的行动
开始读一本能戳中你内心的书,主动和一个有趣却陌生的人聊天,独自来一次短途旅行。行动本身,就会带来新的空气。
去体验,哪怕结果不尽人意
学习一项向往已久的新技能,挑战一件你一直害怕的事,全心投入一段不计得失的感情……所有的体验带来的“真实的回应”,都在重新校准你与世界的连接。去碰撞,哪怕会失败
去碰撞,哪怕会失败
被拒绝、被反馈,也远胜于一片死寂。任何“真实的回应”,都是珍贵的能量交换,它证明你还真实地活着,并被这个世界所回应。
最可怕的,是你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切断所有信号,然后在寂静中,慢慢觉得一切索然无味。
就从今天开始,从一件你曾想过、却一直未做的小事起步。让能量流动起来,你才会遇见那个热气腾腾、充满生命力的自己。
让你的感知保持流动,你才能找回那个思维敏锐、对世界依然充满好奇的、鲜活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