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大江南北的时候,王家也迎来了一件大喜事,王太太腹中的婴儿终于落了地。随着“哇……”地一声,王小玲来到了这个全新的世界。
王小玲出生在苏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苏南下乡到苏北的知青,在当地县城做一名医生,母亲在县城一所小学教书。
在70年代,王小玲生长在这样的家庭,无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王小玲的童年生活很幸运,别的小朋友吃不饱穿不暖,小玲却要啥有啥。家里的园子里常年种满了各种蔬菜以及母亲闲暇时光伺弄的花草,院子里的鸡总在花园里散步。在同龄的小朋友还需要帮家里下地干活的时候,小玲却总是穿着她那漂亮的花裙子,抱着她的小狗到处转悠。
王小玲原本应该还有一个亲弟弟,但是母亲怀弟弟那年,已经赶上了计划生育的年代。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如果强行把弟弟生下来,父母不仅会失去工作,还会面临巨额的罚款。思来想去,父母还是决定放弃生弟弟,把所有的心思用在培养小玲身上。
80年代初,小玲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每天清晨,母亲骑着凤凰牌自行车载着小玲去上学。小玲遗传了父母的优良基因,学习成绩很好。每次考了100分,母亲都会奖励她。母亲会带着她来到镇上唯一的一家金融机构——信用社取钱。说是信用社,其实就是一间很小的门面房。每次从信用社出来,母亲总会给小玲买糖吃。在那个糖果稀缺的年代,小玲总是盼望着进那个矮小的信用社。
90年代初,小玲初中毕业考上了苏南的一所中专。苏南的经济比苏北发达一些,为了不让女儿在外受苦,小玲的父母给了小玲一些生活费。但是一个女孩只身在外,身上不敢放太多的现金。小玲的母亲给小玲办了一张存折,把小玲的生活费都存在了里面。学校每个月发30斤粮票和30斤菜票,小玲除了在学校吃饭,有时还会和同学一起出去玩,就需要从存折里取出一些钱购置衣服和生活用品。
学校的旁边有一个类似银行储蓄所的门市部,里面只有一个烫着大波浪头的女工作人员。门市部一周开放三天,日子不固定,全看“大波浪”的心情。每次开放的时候,小窗口前都会排起长龙,小玲总会排上半天的队,才能见到“大波浪”。“大波浪”会在小玲的小本子上写上“X年X月取出X元”,再“砰……”地一声,盖上一个红章。
一转眼,小玲中专毕业了,那个时候还是学校分配工作。父亲是苏南人,由于政策允许,在小玲上中专期间,举家都搬到了父亲的家乡生活工作。小玲毕业后,也分配到了父亲的家乡工作,在一所工厂做会计。
工厂里的会计还是很轻松的,小玲每个月工资450元,一个人花销还是绰绰有余的。工作一年后的某一天,小玲下班回到家,刚进门,就听到母亲说:
“小玲,你快看今天的报纸,XX银行在招聘。我看了看招聘要求,你的条件都符合,银行可是金饭碗。你下周一去人社局报名,报名地址我也帮你研究好了,你坐10路公交车过去,……”
小玲还没反应过来,母亲就把一张当天的报纸塞到了她的手里。
小玲仔细阅读了公告,“可是下周一我要上班啊!”
“这个容易,你跟单位请个假,就说家里有事。”母亲想得周到,连找请假找借口都已经替小玲想好了。
这则银行的招聘启示在当地的报纸上刊登了三天。到了报名的日子,人社局大厅里人山人海。小玲在现场看到了许多熟悉的面孔——都是同事,只是大家都装作不认识,更不敢上前打招呼。小玲交了5元报名费,现场的工作人员发给她三本书,让她一个月后参加笔试。
回到家后的一个月,小玲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父母不再让她干任何家务,让她一门心思看书。一到晚上,家里安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也能听到。那三本书里藏着这个小家庭的希望以及小玲这辈子的幸福。
一个月后,小玲经历了这场改变她命运的考试。她从六百人里脱颖而出,进入了面试体检政审阶段,最终成为了X银行的一员。
知道小玲考上了银行,家里的亲戚朋友都来祝贺,同时也不乏很多人来给小玲介绍对象。
小玲还没正式进入银行上班,就已经成了香饽饽,走起路来都是昂首挺胸的。
进入银行系统后,小玲被分配在了镇上的一家储蓄所。储蓄所不算大,柜台是半开放式的,前面有个装饰玻璃。储蓄所里除了一个老领导,其他都是跟小玲一样的年轻员工。当时银行的产品只有三种:存款,国库券和有奖储蓄。小玲每天的工作就是帮客户把钱存进去或者取出来。
进入银行第一个月,小玲拿到了工资350,资金1200。瞬间,小玲就成为家里收入最高的人,她的母亲作为高级老师,一个月也就800元的工资,小玲的优越感油然而生。银行里不但收入高,福利也好,平时还经常会发放生活用品。小玲工作才第一年,就由单位组织着去海南旅游了。到了年底,小玲收到了一笔巨额的年终奖。小玲统计了自己全年的收入,足足是厂里做会计时的三倍。
当一个女孩收入高的时候,找对象就会成为问题。有很多优秀的小伙子听到媒人说小玲有如此高的收入后都望而却步了,有的甚至连小玲的面都不愿见一下。小玲开始苦恼了,但吃一堑长一智,在日后相亲的过程中,她决口不再提自己的收入。千挑万选,小玲最终嫁给了区广播站里的通讯员。
到了2007年的时候,小玲的工作开始发生了转变。基金形势大好,柜台前每天都会排起长龙买基金,小玲忙得连喝水解手的时间都没有。每天下午的三点零一分,是小玲最难熬的时间,
“你们这么大的银行就不能多开几个窗口吗?员工动作这么慢,你们平时不培训的吗?把你们领导叫出来!”三点钟是买基金的截止时间,客户买不到基金,就会在大厅里大发雷霆。尽管小玲干活的速度很快,但是仍然不能让所有的客户都买到基金。
2008年,小玲从原先的柜员岗转岗了,成为了大厅里的大堂经理,同时,周围的同事也向其他的岗位发展了。银行里服务客户的分工细化了,各种产品开始分部门管理了。每天早上开晨会的时候,网点的行长都会给大家培训各类基金、保险、贵金属。白天客户来存款的时候,小玲就会向他们营销这些产品。行长每月都会给每个人下达指标,如果完不成,就会扣绩效奖金。
2010年以后,随着电商平台以及投资公司的不断涌现,银行的效益开始走起了下坡路,小玲每天早出晚归,面对各种不同的客户,营销压力巨大,收入却不见长,福利也大不如从前了。
到了2015年,银行从单纯的“迎进来”变成了“走出去”。小玲经常会利用休息的时间,和同事们一起走进大街小巷、菜场工地,宣传金融知识以及银行的理财产品。
小玲在这个网点工作了将近20年了,凡是来网点办业务的老客户,都会来找小玲。小玲是热心肠,客户遇到问题小玲都会帮着解决,时间长了,客户都对小玲非常信任,小玲有指标了,都会来帮小玲完成。小玲的业绩总是单位里最好的。
三月末,是银行各项指标的冲刺阶段。小玲已经超额完成了自己的存款任务,但是网点依然有一个很大的缺口,眼看着就要到月末了,网点行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发动全员继续争揽存款。网点行长不是本地人,知道小玲几十年来在当地客户中有一定的资源,便对小玲寄予了厚望。小玲逐个给认识的客户打电话,
“喂,王姐吗?我是小玲啊,我这个月末还差一点任务,您能再帮我存点钱进来吗?”
“之前已经帮你存了50万了,还没完成啊,我手头暂时没有闲置的钱啊,过几个月可能会有啊。”
“那现在3万5 万有吗?”
“3-5千有,昨天刚进货,钱用得差不多了,现在没有回款进来,这次帮不了你了。”
“好吧,那王姐下次有钱记得来存啊!”
小玲就这么一个一个挨个打电话,试图能再帮网点解决一些困难。从早上打到晚上,连着几天,小玲的嗓子哑了,但是却帮网点完成了任务。由于小玲所在的网点其他指标也完成得都很好,最重的存款任务又完成了,所以就成了先进网点,受到了全行的表彰。网点行长和小玲也都获得了荣誉,尤其是小玲,受到了大行长的称赞,号召全行员工都要向小玲学习。小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员工一下子变成了聚光灯下的英雄,各种宣传报导纷至沓来,小玲感到了特别的不适应。各种大大小小的会议,单位里的领导也都会邀请小玲去做讲座,请小玲给大家传授优秀的营销经验,并且如何几十年如一日地坚守初心,在一线基层最艰苦的地方将工作做到极致。小玲觉得自己只是做了该做的份内之事,现在却获此殊荣,还有太多的事情还没有做得很好,实在是很惭愧。
成名后的小玲更加繁忙了,从前的小玲每天帮着各式各样的客户解决问题,即使是中午休息时间,如果有客户找她帮忙,她也从不拒绝。白天她除了营销客户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但由于有太多的客户要帮忙,那么小玲自己的工作就只能等银行打烊后留下来加班完成。从前只要加班到六七点就能回家了,但是现在成了名,经常要去参加一些会务,小玲为了不影响工作,参加完会务后都会回来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把当天的事务处理完成。
一年一转眼还剩下最后一个月了,单位里新推出来一种产品“来发财”,是针对于商户的。给商户生成一个二维码,并且把二维码的另一头捆绑商户的银行卡,消费者刷码成功后钱就会自动到商户的银行卡上。这个产品可以大量地吸收客户的存款,因此,小玲的单位在这个时间段主推这个产品。小玲所在网点是大型网点,所以“来发财”的指标也多,平均下来每人每月要完成20户。
网点行长和小玲商量着制订了网点的完成方案,每天来网点上班的员工中抽出二分之一去商铺营销“来发财”,第二天换剩下的二分之一出去,周六周日两个小队各加一天班,网点行长和小玲分别担任两个营销小队的队长。
商铺最多的地方是镇上的农贸市场,小玲平时工作忙,也没有买菜的机会,现在,每天都能在农贸市场看到小玲忙碌的身影。她挨个商贩介绍“来发财”,一天下来脚也磨破了,可是效果甚微。网点行长带的另一个小分队成果也不多。
夜里,小玲躺在床上睡不着,“刚开始就这么艰难了,以后可怎么办,每人20户可怎么完成?”琢磨了几个晚上,小玲想到了自己的父亲,父亲是医生,在镇上也算小有名气,不知道父亲是否认识农贸市场的负责人。
小玲拨通了父亲的电话,“爸爸,你认识农贸市场的负责人吗?”
“不认识,怎么?你们单位食堂是要大批量采购吗?”
“当然不是啦,我们单位新推出来一个产品,专门针对小商贩的,我现在遇到了瓶颈,希望可以通过他们的负责人让小商贩使用我们的产品。”
“你又要把你老爸卖了!?之前你信用卡有指标的时候,我发动周围所有的人帮你完成,结果到后来就没人敢上咱家来玩了,我现在连下棋都找不到伴。你现在是大人了,不能什么事都指望老爸了!”
“老爸,你也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了,小时候,您经常教导我们,组织的利益高于一切。现在,我的单位在业务上遇到了困难,您说,作为共产党员的我能不管吗?您作为一个党员的父亲,您能坐视不理吗?”
电话那头,父亲被问得哑口无言,只得说“那你等我电话吧!……”
半天过去了,小玲终于接到了父亲的电话,“小玲,农贸市场的负责人正好是咱们村陈阿狗的儿子,叫陈明,陈阿狗你小时候见过的,现在村子拆了,人都搬走了,我联系了很多人才联系上陈阿狗,我把你的情况跟他说了,他把他儿子的电话给我了,你要对人家客气一些,爸爸只能帮你到这了。”
“太好了,谢谢老爸,你上次看中的按摩椅,我这周就给您买回来!”
“哼,不稀罕,总是需要帮忙了才会想到老爸,你都几个月没回来吃饭了,我和你妈都快忘了还有个女儿了。”
“我那不是工作忙吗,等忙完这阵,我一定回去吃饭。”
小玲拨通了陈明的电话,一阵寒暄后,小玲便和陈明约定了时间,和网点行长来到了陈明的办公室。
两个小时后,小玲和网点行长从陈明办公室乐呵地出来了,双方达了了协议,陈明负责让小商贩准备资料集体装“来发财”,小玲网点的食堂整年的采购都由陈明所在的农贸市场负责。
第二天一早,农贸市场刚开门,小玲就带着几个员工和安装设备来到每个商贩前。每个商贩都需要有银行卡,没有的话必须要去银行办理,而有的摊位前只有一个小贩在做生意,临时走不开,小玲这时候就会充当一回“小贩”,替他们卖菜收钱,好让真正的小贩腾出时间去银行办银行卡。
小玲每天早出晚归,皮肤散得黝黑,经常要到下午一两点才能吃上午饭。在农贸市场待了一个月,小玲把“来发财”的二维码送到了每一个商贩手中,小玲所在的网点当月的“来发财”目标完成了,并且小玲把营销到的“来发财”平均地分到了每个员工名下,当月大家都拿到了高额的奖金。
第二个月,上级下发的“来发财”指标水涨船高,足足是第一个月的两倍,而且这个月开始有了惩罚措施,完不成的员工每户扣除100元奖金。而此时农贸市场的商户已经挖掘得差不多了,镇上再也不可能有这样大型的市场了。
小玲又回到了最初的起点,挨家挨户地上门营销。足浴店,洗头房,高档会所,KTV……以前这些小玲从来不会进去的场所,现在每天都会走进去拜访。有些店白天不营业,小玲就等下了班来到这些店里和前台拉拉家常,套套近乎,希望对方能办上一个“来发财”。
小玲的营销团队有四个人,每次跟着小玲“风里雨里”的只有2个小年轻小周和小马,第三个人是一个中年妇女,她叫刁丽,总是一副热心的样子,对周围的人嘘寒问暖,询问家长里短。“来发财”项目启动后,她从来未加入过外出营销的队伍,每次小玲一行人出网点前,她都会说,“你们外出营销,网点的活我来干,省得你们加班了,到时候分几个‘来发财’给我就行了。”话虽这么说,但是小玲一行人白天在外面营销,晚上回来还是要做白天没人干的日常工作,那个说帮助她们的人却每天把自己的活干完了早早下班,月底还和小玲拿着一样的奖金。
第二个月小玲一共办了3张洗头卡,2张足浴店的惠员卡,一张KTV的贵宾卡,收获“来发财”的数量却杯水车薪。这个月,小周和小马说什么也不愿意再把办到的“来发财”分给刁丽了,而小玲作为团队长本身指标就比一般的员工高,自己都完不成,就更没办法分一些给刁丽了。到了分奖金的时候,刁丽到网点行长办公室闹,说小玲他们三人把业绩独吞了。
网点行长把小玲叫了办公室谈了话,小玲说愿意分一半的业绩给刁丽。网点行长又把小周和小马分别请到了办公室,问明了情况,又从网点其他人的口中了解了刁丽的工作态度。
第二天早上开晨会,网点行长表扬了小玲团队除了刁丽以外的三位成员,他们用每天上万的步数去完成完不成的指标,为网点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临了,行长说了一句,“我们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团体,不养闲人,不要有侥幸心理。”大家都明白,这话是说给刁丽听的。
开完晨会,刁丽就拉着保安李阿姨开始拉家常,“李阿姨,你说说看,现在的年轻人,怎么都那么自私,只顾眼前,只顾着自己,不肯帮别人干一点点事情,帮别人也是帮自己,吃亏是福啊,像我们当年,师傅还没来上班呐,我们茶都要已经给泡好了,哪像现在的年轻人,目无尊长,没教养……”
小周和小马隔着玻璃听到了刁丽“义正言辞”的说教,小周真想冲上去对着刁丽说:“刁师傅,既然你那么有教养,也那么喜欢吃亏,那就请多帮我们干一些苦活累活,我们也可以像你一样每天准时下班。”小玲一把拦住了小周,说没必要理论。
隔了2 周后,刁丽调离了该网点。
半年后,小玲因为“来发财”的业绩突出,被凭上了省里的劳模。再一次,所有的鲜花和掌声又都抛向了小玲。
走在单位的电梯里,很多以往不认识的同事都会来跟小玲热情地打招呼,小玲有点受宠若惊。
因为业绩优秀,小玲被单位推荐去参加更高层次的封闭培训。
未完待续……
e~��ݷa�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