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治乱戡乱,刑赏分明)

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治乱戡乱,刑赏分明)

作者: 博学的毛婆婆 | 来源:发表于2022-09-30 05:13 被阅读0次

在旷日持久的楚汉相争中,一开始刘邦根本不是项羽的对手,无论就个人的勇猛威武、名望的影响力、士卒的精锐、战功的卓著,项羽都远远超过了刘邦,可是最后项羽却败在刘邦的手下,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便是刘邦谙习噬嗑卦的哲理,在官爵的封赏上高项羽一筹,致使刘邦终得天下。

没有韩信,并没有刘邦的江山,韩信是刘邦取得胜利的一个关键性人物,这是众所周知的史实。

早年,韩信是项羽的部下,他在投奔刘邦时曾这样评价项羽:“项羽的行动举止威风凛凛,发起怒来,将士谁也不敢再吭一声,只能唯令是从,这只不过是匹夫之勇罢了;对人也恭敬慈爱,说起话来如拉家常,平易近人,谁要是有了疾病,他会急得流泪,将自己的饮食送给病人。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时,他却迟迟不肯封赏,很多良将都不堪忍受这一点。”

韩信向刘邦建议,要反项羽之道而行之,大胆任用天下强将,讲天下城邑封赏给有功之人,这样便可以无往而不胜。

刘邦接受了他的建议,在这之前,他看中韩信的将帅之才,破格将韩信这个投奔来的普通降领提升为大将,而且拜将的礼仪极为隆重。

韩信一步登天,受宠若惊,事后出生入死的为刘邦卖命,在战场上取得了一次又一次重大胜利,占据了山东的大片土地。

为了治理好山东,稳定这一地区的人心,韩信请求刘邦给他一个“假齐王”(即代理齐王)的名分。

当时刘邦正被困荥阳,盼着韩信来解救他,一接到韩信的请求,十分恼火,冲着谋士张良、陈平,破口大骂道:“我被困在这里,睁大了眼睛盼他来救我,他倒想自己称王!”

谋士张良对他说:“我们现在处境十分困难,假如韩信自己称王,我们也无法阻止,而今他只要一个名分,对这对于他治理齐地也是有用的,不如顺势买一个好,就立他为王,并对他客气点,让他固守在齐地,成为您日后创建基业的大后方,要不然会出乱子的”!

这话立即让刘邦醒悟过来,他现在其实是控制不了韩信的,只有来个顺水推舟,答应韩信,才能将他笼络住,于是刘邦立刻改口道:“大丈夫平定天下,要当就当真王,干嘛当假王?”随即便派了张良去到到韩信那里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典礼,封韩信为齐王,韩信也不辱名份,把偌大的齐地治理得井然有序。

后来在楚汉相争的关键阶段,刘邦又一次受困,通知韩信及另一位大将澎越前来会战,这两个人都没能如约前来,形势非常危急。刘邦一筹莫展,又是张良给他出谋划策。

“楚兵眼看就要失败,而韩信彭越虽有官爵,但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封地,他们不来,也是理所当然的。君王如果将从淮阳到海边的这一片土地尽划归韩信,从睢阳以北到谷城这一片土地尽划归彭越,同他们共分天下,让他们各自为战,楚敌很快就会失败。如果不这样做,我们的危险就大了”。

刘邦接受了张良的建议,韩信与彭越并分进合击,围困项羽于垓下,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而将刘邦推上皇帝的宝座。

智慧金言

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处于混乱的状态归于安定,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制定一套严格的惩罚标准,在赏与罚的实施过程中,惩恶扬善,让人们知道行为准则和行动方向,这样就有利于广大民众形成合力,混乱的状态就会很快消失。

任何一个组织或团队,有了严明的赏罚制度,就会很大程度上,让人们知道“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这对于摒弃不良习气,形成优良的组织文化和团队精神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的这个案例分享,也让我补上了这段历史的空白,我只知道项羽是自刎乌江,具体是什么原因我并不清楚,今天终于知道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治乱戡乱,刑赏分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bha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