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历史有意思读书中国传统文化
“讨董联盟”成立的时候,公孙瓒和陶谦为什么没有参加?

“讨董联盟”成立的时候,公孙瓒和陶谦为什么没有参加?

作者: 王玄陵小文库 | 来源:发表于2023-12-21 18:05 被阅读0次

“讨董联盟”缺了两个人,两个最有实力的封疆大臣,一个是陶谦,一个是公孙瓒。

可事实上,这两个人不出现是有道理的,只有搞清楚这其中的道理,才能理解所谓的“讨董联盟”,到底是怎么回事。

我们先从董卓的履历说起,而在此之前,需要简单的介绍一下当时的时局背景。

东汉政局的混乱,是从汉灵帝中平元年开始的,这一年发生了震惊朝野的“黄巾之乱”。虽然黄巾军的首领——张角三兄弟,不久之后就战死了,但是黄巾的余党,在此后的十数年间一直都很活跃。

除此之外,在整个中平年间,北方的幽州和西边的凉州,大小的叛乱不断。

俗话说:“盛世出良相,乱世出良将”,在这个乱世的历史背景下,很多草根人物就逐渐走到了权力的前台。

首先要说的就是董卓。

董卓是凉州人,汉朝人说:“关东出相,关西出将”,所以董卓的父亲曾经做过县尉,但这种微末小吏在世家大族眼中是不值得一提的。

后来著名女诗人蔡琰,在描写董卓大军进洛阳城的场面时,写道:“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可见,对于关东的百姓来说,西凉人一直都是和胡羌相提并论的,就更不用说世家豪族了。

而董卓以军功崛起,完全是草根逆袭的写照,这种人显然不受世家豪族的待见。这样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董卓在入主洛阳之后,行事变得举步维艰了。

董卓的崛起,得益于两次重要的战争,第一次就是中平元年的黄巾之乱。

北中郎将卢植奉命征讨张角,最终将张角围困在广宗,就在此时卢植被宦官诬陷撤职,而朝廷派了董卓来接替他。

结果,董卓在广宗战败,朝廷又派了皇甫嵩接替,最后才杀掉了张角。皇甫嵩也因此被加封为左车骑将军,成为了汉末掌握军权的实力派。

这一次战争,董卓失去了最好的崛起机会,从此之后,一直屈居于皇甫嵩之下。但是,黄巾之乱引发了一系列混乱,尤其是在凉州这个边陲之地,拥有战斗力强悍的羌胡兵,董卓很快就等到了第二次机会。

第二年,边章、韩遂在陇西发动叛乱,朝廷因为皇甫嵩在黄巾战役中的军功,又派他到凉州去平叛。驻扎在凉州的董卓被启用为中郎将,听从皇甫嵩的调遣。

结果,此战皇甫嵩失利,朝廷又任命张温为车骑将军,接替了皇甫嵩的职务。

张温为了笼络军心,向朝廷表奏董卓为破虏将军,与同来的荡寇将军周慎,一同归属于张温统领。

董卓虽然和周慎关系不错,可两个人不同的是,一个是草根出身,另一个却是世族出身。

董卓后来入主洛阳,想要笼络世家豪族,所以听从尚书周毖的建议,任用了韩馥、刘岱、孔伷、张咨、张邈等人出任州郡长官,结果这些人日后都成了“讨董联盟”的骨干。

而尚书周毖,就是当年的荡寇将军周慎的儿子,两人的交情就是在第一次西凉战役时建立的。

在这场战役中,张温大破敌军于美阳,张温派周慎继续追击敌军,命令董卓去讨伐先零羌,结果两个人都失利了。

值得一提的是,董卓和周慎两个人,对待张温都十分倨傲,或许这也是两个人相交的原因之一。此时的孙坚,正担任张温的参军,对周慎和董卓也是非常不满,曾经还建议张温杀掉董卓。

这场战役过后,张温被升为太尉,董卓也被封为前将军、并州牧,孙坚被征为议郎,后不久被封为长沙太守。

从这段董卓的履历当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汉末的势力中,其实是无形的被分成了两个派别:

一个是以张温、皇甫嵩等人为代表的世家豪族,另一个就是以董卓、孙坚为首的寒门草根。

而公孙瓒和陶谦就属于后者。

前面我们也提到了,讨董联盟的很多成员,都是周慎的儿子周毖举荐的。所以,所谓的“讨董联盟”,其实并不是汉末大臣自发的,也并不是捍卫汉朝王权的所谓“正义之战”。

相反的,讨董联盟的成员,都是世家大族的既得利益者,所以他们对于出身寒门的董卓上位,甚至是弄权,自然会表现出极大的不满。

汉朝弄权的大臣不在少数,可只有在对待董卓时,大家几乎表现出了零容忍。不管董卓怎样的去讨好世族,可是所有人都不买账。

陶谦和公孙瓒,当时已经是最有权力的“诸侯”,他们之所以不参与“讨董”,其实也正是出于这个原因。

陶谦和公孙瓒的出身都很低,而且都是在黄巾之乱以后,凭借着军功一步一步爬上来的。所以,他们对于董卓,就不存在豪族对于寒门的那种排斥,因为他们本身就是被豪族排斥的对象。

陶谦治理徐州,徐州的世家大族根本不买账,他只能靠丹阳兵和丹阳将领维持统治。公孙瓒的情况只坏不好,他最后的失败,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豪族的抵抗。

而且,陶谦和董卓还是旧相识,他们发迹的履历之中也有一部分重叠之处。

皇甫嵩第一次征讨西凉的时候,董卓为中郎将,而陶谦则在军中担任扬武校尉。

皇甫嵩讨伐失利,张温代为车骑将军时,董卓为破虏将军,而陶谦则是和孙坚一样,为张温的参军。

所以在凉州战役过后,陶谦和他们一样,顺利的升迁。因为徐州闹黄巾,而陶谦有凉州的战功,所以就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因此,陶谦是没有理由参与“讨董”的,因为从出身和履历来讲,他们本身就是同一阵营的人。所以广陵太守张超在发起“讨董联盟”的时候,并没有找顶头上司陶谦,而是跑到陈留去找自己的兄长张邈。

“讨董联盟”之中,张超作为广陵太守,为什么不能作为一路“诸侯”,因为他带不走广陵的部队,所以只能附庸在同样为太守的兄长张邈之下。

而陶谦在董卓死后,李傕、郭汜掌权的时候,还曾经给长安进贡了“百万斛”粮食,由此可见他对于董卓集团是没有丝毫敌意的。

陶谦和公孙瓒也是有交情的,陶谦曾经担任幽州刺史,而公孙瓒当时应该就是他的署吏,两个人出身相似、志向相同,所以交情应该是也不错。

所以,后来公孙瓒和袁绍的争夺冀州的时候,陶谦曾经屯兵发干相助,结果被曹操击溃。

而曹操第二次东征徐州的时候,陶谦第一时间就找到公孙瓒手下的青州刺史求助,而青州刺史田楷也毫不犹豫的出兵相救。

所以陶谦、公孙瓒和董卓,这些人实际上是同一个圈层的人,前者出于政治原因,虽然无法公开的声援董卓,但是却没有讨伐他的理由。

在寒门草根这个圈层里,只有一个特例,那就是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也是属于这个圈层的人,但是他的策略和其他人不同,他选择了向世家大族的圈层靠拢。所以作为长沙太守,在参与“讨董”的时候,他只能作为袁术的附庸。

而有意思的是,世家大族根本就看不起他,不但袁术看不起他,就连讨董联军的其他人也都看不起他,后来死于刘表的手下黄祖之手也有这个原因。

从孙坚的经历,我们也能够理解,公孙瓒和陶谦为什么不和世家大族掺和了,因为他们根本掺和不进去。在这种情况之下,推翻原来的豪族,就成了他们唯一能选的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讨董联盟”成立的时候,公孙瓒和陶谦为什么没有参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kfn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