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断案的故事

作者: 读者Duzhe | 来源:发表于2020-03-18 00:03 被阅读0次

清朝乾隆十七年,广西苍梧县出了这样一件案子。

原告余阿吕指控被告邱以诚,曾在康熙五十九年借其父白银300两,赖账不还。邱以诚大喊冤枉,不承认借钱之事。并说前不久余阿吕向他借300两银子不成,是有意诬陷自己。

此事一出,县令也一时难以抉择。

夜里,县令拿起借契反复琢磨,后拿出康熙字典翻阅,又翻开雍正某年历书,不仅喜形于色。

第二天,县令升堂,传唤邱、余二人,升堂审案。县令一拍惊堂木,冲着余阿吕说道:“大胆刁民,竟敢欺骗本官,赶快从实招来!”余阿吕大惊,“大人,小人有据为证,怎么是欺骗呢?”

县令说“你的借据是伪造的。”余阿吕,“大人,这又如何说起?”

县令说,“借契上借债人邱以诚的‘邱’姓,原来是没有‘阝’旁的。到了雍正年间,雍正帝大尊大圣先师孔夫子,因避孔夫子之讳,才开始给‘丘’加上‘阝’旁,而成了今天使用的‘邱’字。当年的史书上记载了这一忌。如果这个契约真的是写于康熙五十九年,那么‘邱’姓应该是丘字才对,但契约上却写成了邱字。由此看来,这张借契根本不是康熙年间所写,是伪造的。”

余阿吕听了,只好如实招供。原来他好吃懒做,吃喝嫖赌,家道也日渐衰落,就向邱以诚借三百两银子,想不到碰了一鼻子灰,因此怀恨在心。他找出邱以诚的笔迹,串通一位朋友伪造了借契。当然,诬陷他人的余阿吕,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相关文章

  • 一字断案的故事

    清朝乾隆十七年,广西苍梧县出了这样一件案子。 原告余阿吕指控被告邱以诚,曾在康熙五十九年借其父白银300两,赖账不...

  • 智能断案仪【异想天开】-015

    人类断案,受人的情绪、断案环境、社会氛围各种需要,以及断案人员水平的参差不齐,往往所断案子,并不能客观,以事实为依...

  • 【名家故事】郑板桥断案

    有一天,某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子扭送到县衙门,要求县令郑板桥以走私罪予以重处。 郑板桥一见那个小贩,便知是个可...

  • 民间故事——泥巴断案

    唐朝时,发生过一起有名的“黄金案”。 在江南的甘露寺,前几任住持,还有几个掌管寺内财物的僧人,到官府状告现任住持损...

  • 民间故事:鬼断案

    本文为《民间故事》之928章,如果您喜欢看民间故事,记得常来! 宋仁宗年间,平江府有一户王姓人家。王翁家中有三子,...

  • 断案

    (1) 这天傍晚,王大人家的院子里站着四个人:王大人和三个下人。几个官兵在外面把守着院门。 王大人身穿平日里断案时...

  • 断案

    一货车在高速上掉下一块钢板,被另一车道小车扎上弹起,击穿了紧随其后的另一辆小车前风玻璃,重伤副驾上人员。 按国内法...

  • 断案

    这是一座磅礴大气的县衙,在左右两边,几名穿着“捕”字衣服的人脸色肃正,手持木棍敲出一阵有节奏的“咚咚”声,随着“升...

  • “断案”

    正站在旁边看他们放学,就听到许多人都在说我们班的一个女孩子哭了。 作为班主任的我,第一时间就是跑过去看看到底咋啦?...

  • 断案

    小娴的辣椒生病了,要死不活的,她百思不得其解。 有人说是地不行,有人说是肥施太重了,还有人说是发瘟,生病。 小娴买...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字断案的故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scj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