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9.18
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教育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培养适应未来的孩子?我们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在看《生命成长》这个视频之前有想过,但是没深想过。我们是要把孩子变成我们想要TA成为的样子,还是让TA变成自己应该有的样子?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决定一朵花应该怎么开放。因为我们自己也是一朵花,曾经被我们的父母用各种条条框框所束缚。然后我们又用同样的方式来束缚我们的孩子吗?
最近在一部电视剧里看到一个场景,女儿不想读书特别喜欢吉他和唱歌,但是在妈妈的眼里这就是不学好,不务正业,偷偷摸摸的把女儿最喜欢的吉他给卖了,导致母女大吵一架。画面切换,妈妈小时候很喜欢山口百惠,用偷偷攒下的零花钱买了很多山口百惠的海报,被妈妈的父亲发现之后,破口大骂,统统撕掉,小时候的妈妈除了哭什么都做不了。
我们曾经发誓永远都不要成为自己最讨厌的那个人,不要用自己最讨厌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但是不知不觉中,我们成为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也用自己曾经最讨厌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还在嘴上挂着我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
时间或许可以冲淡一些记忆,但是曾经的不包容、不接纳、不理解,都会深深的刻在我们的潜意识里,伴随着我们的一生。以致一生都在追求被包容、被接纳、被理解,来证明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从小就不被父亲喜爱,父亲把所有的爱都给了生病的妹妹,为了能博父亲一笑,松子一生都会条件反射的做鬼脸。成年之后,为了能修复童年缺失的爱,被一点点小小的感动都能奋不顾身的投入自己的一切,导致一次又一次的遇到渣男,被打、被骗、被出轨,甚至锒铛入狱。这都是松子的错吗?有一部分,但是更多的还是来自于童年的创伤和缺失。
作为父母,我们最需要做的是什么?是给予孩子富足的爱,接纳,认可,理解,TA们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有自己的人生道路需要探寻,而作为父母,在孩子的背后给予最好的是鼓励和支持,让孩子自己去完成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