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

作者: 湛榎 | 来源:发表于2021-01-21 23:03 被阅读0次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皇觉寺和尚朱元璋亦投身农民起义军,起义军元帅郭子兴十分赏识朱元璋的才干,特将他提升为总兵官。朱元璋领兵攻下安徽和阳,准备乘胜进军集庆(今江苏南京)。

在过年那天夜里,朱元璋与大将徐达一起窥察江南元兵守备情况。二人行至梁山脚下的陈桥洲,等了很久也不见渡船,正在万般无奈之际,忽见一老渔夫驾着一叶扁舟,傍岸逆水而上。二人急忙高呼:“渔丈人!快来渡我们过江,当酬以重赏。”老渔夫闻声,将船荡至岸边,说道:“除夕之夜,没有月色;天黑浪险,不好过江。二位客官不如屈驾小舟暂过一夜,明早再渡,不知意下如何?”二人同声称好。老渔夫于是用鱼羹、米酒殷勤相待。次日清晨,老渔夫发舟,一面摇桨,一面唱着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明白这是祝贺帝王的话,心里非常高兴,便和徐达轻轻地踢着脚,互相表达庆贺之意。

徐达是何人也?他与朱元璋是同乡人,祖辈在濠州务农。徐达或跟着朱元璋南征北战、出生入死,或自己受任独当一面,绥靖地方,明朝开国所经过的重要战役,几乎无一次他未参预指挥,何止身经百战!徐达历任三军统帅,官拜大将军。吴元年(1367)九月,徐达因剿平张士诚、平定吴政权的大功,受封信国公。次年,朱元璋统一全国,建立了明朝,成为历史上闻名的皇帝明太祖。

朱元璋称帝后,便任命徐达为右丞相,兼太子少傅。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大封功臣,加授徐达,将其改封魏国公,岁禄五千石。位次第二(仅次于李善长),但食俸最多。

十五年后,时在北平的徐达患背疽,被召回南京医治,过了不长时间,谢世,年五十四岁。据徐祯卿《剪胜野闻》载,徐达病重时,朱元璋几次前去探望,并大集医徒,治疗了一段时间,等到他的病稍有好转之后,又忽然送膳给他吃。徐达当着使者的面,流着泪把东西吃完,不久便去世了。传说这送去的膳食是一只蒸鹅,而徐达所得的背疽病,又最忌食鹅。这是一桩历史疑案。

称帝后的朱元璋,心花怒放,除了大封功臣外,还特意派人找到了当年的船夫,给了他封赏。见老渔夫无子,便将他的侄子封官,并将他的渔船漆成朱红色,封曰“满江红”,表示有功。老渔夫本以打渔为生,因得厚赏,衣食不愁,此后即以“满江红”义渡行人,有唤即渡,风雨无阻,传为佳话。

——《三战吕布》第三折

【故事启示】 朱元璋称帝论功行赏,想到老渔夫对自己才能的认可和款待,派专使寻访加以厚赏,也还算是个知恩图报之人。至于徐达之死,是否是因为其功高盖主,让朱元璋自感皇帝位置坐得不稳,所以痛下毒手,也只是好事者的主观臆测而已,仍有待进一步史料考证。

【成语释义】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相关文章

  • 八面威风

    八面威风 托赖着真天于百灵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释又形容声势显赫、威望极盛的样子。 故事元朝末年,封建朝廷...

  • 八面威风

    元朝末年,封建朝廷愈加腐败,民不聊生,各地农民纷纷举起义旗,反抗元朝的统治。这时皇觉寺和尚朱元璋亦投身农民起义军,...

  • 狂生2

    日下厮杀夜磨刀, 天地无用鬼神嚎。 四面楚歌亦无惧, 八面威风挽狂潮。

  • 一首古诗

    《宠物》 多日连阴见太阳,盆中水浅比长江。 ​鱼虾嬉戏周边绕,八面威风作丞相。

  • 这地儿的暖气卵

    残月呈弓天地寒, 顽桐固叶作窗帘。 棉被三层盖不住, 八面威风见缝钻。

  • 成语故事11:八面威风

    成语:八面威风 拼音: bā miàn wēi fēng 解释: 威风:令人敬畏的气势。各个方面都很威...

  • 越庐山上半山清

    越庐山上半山清,八面威风彩云行。 独罐空杯逆乘舟, 寐归宿舍度一晚。

  • 三国谜语(三)

    关云长日行千里,赵子龙八面威风。 张翼德性烈如火。诸葛亮心怀主公。 打一字( ) 上期谜底 : 贺

  • 七绝·八面威风

    八别春临知渡沐, 面俱共此暖於香。 威高北兴安山岭, 风寄悠何落玉沧。 注:仄起,平水韵

  • 成语故事:八面威风

    元朝末年,有个人叫朱元璋,他率兵攻占了安徽的和阳,还打算继续向南进攻。 他手底下有一个大将,名叫徐达,就在过年的那...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八面威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yj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