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351集《通达道理 心自开悟》

351集《通达道理 心自开悟》

作者: 马广志 | 来源:发表于2025-10-14 21:24 被阅读0次

马广志于20251015学习《法譬如水》第351集《通达道理 心自开悟》笔记:

1、婆罗门教的大学者舍利弗在路上遇到威仪庄严的马胜比丘,深受触动,便上前询问他的师承。 马胜比丘并未长篇大论,只是以一首偈子回答:“一切因缘生,一切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 这句揭示宇宙真理的简单法语,瞬间震撼并点醒了智慧超群的舍利弗。

 舍利弗听后法喜充满,立刻回去告诉他的好友目犍连。由于两人曾约定“谁先闻得妙法,必相分享”,且目犍连对舍利弗深信不疑,于是二人一同带领他们各自的弟子共五百名,前去皈依佛陀。

从此,舍利弗与目犍连成为佛陀门下“智慧第一”与“神通第一”的弟子,如同佛陀的左右手,极大地增强了僧团的力量。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殊胜的因缘和合的最佳例证——一个庄严的形象和一句核心的法语,成就了如此重大的转变。

2、八正道为「示相」,「示相」意指显露于外、可以被观察到的相状。简单来说,八正道是一个人「修行品格的外在表现」,如同一个人的行为仪表,容易被人认知。

3、七觉支为「不示相」,「不示相」意指隐藏于内、尚未完全成熟显现的心理状态。简单来说,七觉支是一个人「修行功夫的内在引擎」,是心念的微观管理,只有在发动后才能从外在看到效果。

4、八背舍又名八解脱,即八种背弃舍除三界烦恼系缚的禅定,修此观,能开无漏智慧断三界见思烦恼,证阿罗汉果。

5、”九空定“是一个严格且连续的禅定阶梯。修行者必须从初禅开始,一步一步地经过二禅、三禅、四禅,再进入四种无比深邃的无色界定,最终达到第九定——灭受想定(在此定中,一切心识活动和感受都暂时止息)。

6、“障学八解脱、九空定烦恼” :修行到高阶阶段,最大的挑战不再是基础功夫,而是内心那些障碍彻底解脱的、极其微细和坚固的烦恼习气。如果不能清除这些障碍,就无法证得最终的觉悟。

偈曰:

缘生缘灭偈惊天,五百僧归法脉传。
八正示相除细惑,解脱九定悟真禅。

——无限感恩上人开示!

相关文章

  • 弘新开示:大道证悟心相通

    (一) 直心即大道,无为即放下。 清净即心安,正觉即真传。 (二) 开悟无远近,当下即放下。 心明道通达,自性一切...

  • 听道理 需要通达智慧的心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电影《后会无期》的海报标语。当年刷爆了朋友圈。 “大道理我都懂……”然后呢?...

  • 字圣经诗篇

    良言好如蜂房, 使心觉甘甜。 我口要说智慧的言语, 我心要想通达的道理。 使性格开朗心无焦虑。

  • 【南怀瑾老师】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禅宗的治心道理

    借用比较现代化的方法,说明禅宗的治心道理 本文摘录自 《禅宗与道家》 关于六祖的开悟 明心见性与神秀的两个偈语问题...

  • 觉悟之人的特征

    开悟的人不会搞个人崇拜,搞个人崇拜的都是没有开悟的人。一个通达“无我”的人,一个觉悟到“万物与我为一”的人,一个认...

  • 2020-09-05 佛道儒

    佛,从心开悟。 道,从物开悟。 儒,从人开悟。 世间万相,皆由心生。从心上开悟了,自然断一切烦恼,明一切事理。佛教...

  • 心有没有问题?

    心学-心有没有问题? 心是没有问题的,用心就是开悟,从脑袋进入心就是开悟,心向上走,即开悟的程度不一样。开悟即当下...

  • 什么是所谓的“开悟”

    悟者,吾心也。 所谓的开悟并不是万般具足的特性,开悟,更像是有了辨别和认知的能力。 开悟的人没有分别心,对比心。世...

  • 又见风起

    佛家有句话:开悟之前,挑水劈柴,开悟之后,挑水劈柴。 开悟前的挑水劈柴,可能三心二意,不能一心一意...

  • 弘新开示:诸佛无字真经妙真谛(二十)

    【0381】 自性常逍遥,教化宇宙众。 本自无极光,普照诸众生。 【0382】 放下心本空,通达本源中。 无生亦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351集《通达道理 心自开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nw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