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0 @RE任意门(微信公众号)
内容:
1.最近我看到张文木老师有一篇文章,提了一个观点,说“好学问,一定得有生死感”。这个生死指的不是真的生死,而是要切身相关。
2.比如说,有的学者写形势分析文章的时候,经常说什么,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是处理不好还可能有意外,等等。这么说当然很严谨了,但基本是废话。什么事不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呢?治这个毛病,关键在于,我们要面对的这个挑战,我们得有切身的体察。
3.比如说,我媳妇给我打电话,说:“老公,孩子找不着了。”那我能对媳妇说:“这是一个眼前的困难。但是你要记住,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困难和希望是同在的,但是处理要谨慎,处理不好会有发生意外的可能。”我能这么说话吗?我要是这么说,今天晚上家就回不去了。
4.好学问的样子,是要对改变世界有办法,最不济,也得对解释世界有想法。
转述:
张文木有一个观点,“好学问,一定得有生死感”。生死不是指真的生死,而是要切身相关。比如说,有的学者分析形势,经常说“机遇与挑战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但是处理不好还可能有意外。”这么说很严谨,但基本是废话。所有事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如何治这个毛病,关键在于:面对的这个挑战,我们得有切身的体察。比如说,老婆打电话给你说孩子找不着了。你能用“这是一个眼前的困难。但是你要记住,机遇与挑战是并存的,困难和希望是同在的,但是处理要谨慎,处理不好会有发生意外的可能。”去回答吗?好学问的样子,要对改变世界有办法,最不济,也得对解释世界有想法。
体验:
项目没开始,前期做了各种各样的策划,说白了就是抄。一开始会有点不齿,觉得这不就是拼凑吗?应该要先分析,把各种情况考虑清楚。可经过一次一次的修改,方案最终成型落地,才明白,完成远比完美重要,止步不前永远不会犯错,是最“完美”的状态了,可然后呢?在壳里缩一辈子?
行动:
无论什么事,想到就赶紧去做,哪怕是犯错,先做出来再说吧。
网友评论